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及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的启示研究
本文关键词: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及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的启示研究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一生孜孜不倦,致力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他的教育思想内容丰富,体系完善,其中尤以生活德育理论最为突出,至今仍在德育界有盛誉。陶行知的德育思想不仅富有创造力,而且真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陶行知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归国后,陶行知深感旧式德育的落后与狭隘,加之受到国内辛亥革命和民主主义思潮的影响,陶行知提出了有别于传统德育的新式德育思想。虽然这一理论体系产生已久,但它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本文旨在在研究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挖掘其在解决当代大学生德育问题上的重要价值。本文分为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绪论,第二部分是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形成的背景和思想来源。背景包括个人教育背景和社会背景,陶行知先后在崇一学堂、金陵大学、伊利诺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理论知识丰富。在形成德育理论的过程中,陶行知对中国传统德育观进行了批判与继承,吸收和发展了近现代西方德育理论,尤其是杜威的德育思想。第三部分是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形成过程,陶行知的生活德育理论先后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和完善四个时期。第四部分是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构成体系,陶行知的生活德育理论是一个丰富而完整的体系,包括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德育目标,教学做合一、教训合一的德育原则,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德育理念,爱的教育、人格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主和纪律教育等德育内容,集体生活、学生自治、美育渗透、家庭教育、劳动教育的德育方法。这一体系丰富了道德教育的内容,推动德育活动的展开。第五部分是在结合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探索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的启示。提倡生活德育理论并不是要摒弃目前的知性德育的模式,而是要将二者相结合,促进德育活动的展开。这一部分首先对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进行了评价,分析其主要的积极之处和消极因素。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为当代大学生德育提供了有益借鉴,主要包括增强大学生德育的系统性;家庭德育、学校德育与社会德育三者结合;大学生的德育方法也更加多样化,例如大学生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加强制度层面的建设,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拓展德育途径,包括美育渗透和学生自治等内容。
【关键词】:陶行知 生活德育 大学生 德育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绪论10-16
- (一)论文选题的意义10-11
- 1.理论意义10
- 2.现实意义10-11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11-14
- 1.国内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11-13
- 2.国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13-14
- (三)论文研究计划14-16
- 1.研究目标及内容14-15
- 2.创新与不足之处15
- 3.研究方法15-16
- 一、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形成的背景和思想来源16-20
- (一)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形成的背景16-18
- 1.个人教育背景16-17
- 2.社会背景17-18
- (二)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思想来源18-20
- 1.对中国传统德育观的批判与继承18-19
- 2.对近现代西方德育理论的吸收与发展19-20
- 二、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形成过程20-23
- (一)萌芽时期20-21
- (二)形成时期21-22
- (三)发展时期22
- (四)完善时期22-23
- 三、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构成体系23-35
- (一)生活德育的培养目标24-25
- 1.教人求真24
- 2.学做真人24-25
- (二)生活德育的原则25-26
- 1.教学做合一25-26
- 2.教训合一26
- (三)生活德育的理念26-28
- 1.生活即教育26-27
- 2.社会即学校27-28
- (四)生活德育的基本内容28-31
- 1.爱的教育28-29
- 2.人格教育29-30
- 3.爱国主义教育30
- 4.民主和纪律教育30-31
- (五)生活德育的方法31-35
- 1.集体生活31-32
- 2.学生自治32-33
- 3.美育渗透33
- 4.家庭教育33-34
- 5.劳动教育34-35
- 四、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的启示35-50
- (一)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积极之处与消极因素35-38
- 1.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积极之处35-37
- 2.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消极因素37-38
- (二)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有益借鉴38-50
- 1.增强大学生德育的系统性,培养真善美的“真人”38-40
- 2.丰富大学生德育的内容,,增强大学生德育内容的时代性40-41
- 3.家庭德育、学校德育与社会德育三者结合41-44
- 4.加强制度层面的建设,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44-47
- 5.拓展德育途径,吸引学生主动参与47-50
- 结语50-51
- 注释51-53
- 参考文献53-58
- 致谢58-5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友训;简论当代西方德育理论及启示[J];教育探索;2002年06期
2 严文德;;德育理论课教学要遵循“三贴近”原则[J];职业;2008年14期
3 傅显捷;高校德育队伍素质再探索──德育理论素养剖析[J];涪陵师专学报;1997年01期
4 陈秉公;怎样实现德育理论的观念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02年12期
5 顾兴良,赵树宏;当代西方主要德育理论及对我国德育创新的启示[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张国艳;当代西方德育理论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7 张国梅;;德育理论创新的内容和方法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07年05期
8 于大海;李春花;;论人本主义德育理论的特点[J];消费导刊;2008年01期
9 叶飞;檀传宝;;改革开放30年德育理论发展脉络探析[J];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10 竭长光;陈乐;;“范畴型”德育理论辨析[J];教育评论;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石晓峰;德育理论与哲学思维的有机结合[N];吉林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于晓韦;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及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的启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王祖红;邓小平德育理论及在新时期的实践与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胡朝通;科尔伯格德育理论对当代高校德育工作价值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3年
4 刘长贵;陶行知的生活德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豆莎;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探究及当代启示[D];郑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962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996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