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为己之学的内涵及其教育学启示
本文关键词:儒家为己之学的内涵及其教育学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儒家思想 为己之学 教育理念 功名利禄 精神实质 启示意义 实际工作 德性 理想人格 高等教育
【摘要】:儒家"为己之学"追求的价值目标是自我德性的完善,理想人格的成就。"为己之学"传统的精神实质是一种注重人的德性关怀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对于树立良好学风,克服学术与教育中过于功利化的思维,对于从事高等教育的实际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儒家思想 为己之学 教育理念 功名利禄 精神实质 启示意义 实际工作 德性 理想人格 高等教育
【分类号】:G40-09
【正文快照】: 一、为己之学传统的内涵在儒家思想展开的历程中,“为己之学”的传统是一以贯之的。从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提出“为己”思想之后,孟子、荀子等人也作了详细的讨论,后经宋明理学家进一步的论证,达到了较充分的表述。“为己之学”是孔子在讨论“群己”关系这一基本问题时引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华;略论儒家思想的历史作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2 陈书禄;试谈《离骚》中诗人“自我”性格的表现[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3 张长青 ,张会恩;《文心雕龙·原道》辨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03期
4 段国超;似是一种失败的心理——就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主题与刘乃昌同志商榷[J];齐鲁学刊;1980年01期
5 韩兆琦;关于韩愈的《伯夷颂》[J];齐鲁学刊;1980年02期
6 姜国柱;论王安石[J];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03期
7 陈克明;从汉初“黄老之治”论及历史发展动力问题[J];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05期
8 杨伟立;“盗跖思想”辩[J];社会科学研究;1980年03期
9 毛治中;关于唐诗繁荣的原因[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0年03期
10 王秉钧;论白居易的政治思想[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六角僚子;柄泽行雄;;日中两国高龄者印象的比较(之2)——以中国为主的研究[A];第六届中日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文版)[C];1999年
2 李锦全;;朱熹对儒家思想哲理化的贡献[A];朱子学新论——纪念朱熹诞辰86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0年
3 高令印;;论朝鲜朱子学家李退溪的人生哲学[A];朱子学新论——纪念朱熹诞辰86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0年
4 张坚;;家庭与家庭养老[A];婚姻·家庭·老人论文集[C];1994年
5 周勋初;;李白屡遭挫折与备受赞誉之两面观[A];唐代文学研究(第七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八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6 吴幼雄;;泉州伊斯兰教的历史[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7 李润新;;论当代社会儒家价值观的意义[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8 沈治钧;;《儒林外史》:中国知识分子的一面镜子[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吴相洲;;论平等传统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10 宋尚斋;;从中外文化的交融看文化交流的趋势[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特约记者 贺翠香;儒家民主思想资源不可弃[N];社会科学报;2002年
2 邓小军(作者系首都师大中文系教授、博导);现代新儒家及其代表人物[N];人民政协报;2003年
3 马智;传统文化保护是一个国家的责任[N];音乐周报;2003年
4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董毅然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刘清平:;信奉儒家思想更易滋生腐败?[N];北京科技报;2004年
5 李玉洁 黄有汉;谈谈儒家的和谐思想[N];北京日报;2004年
6 刘志琴;百姓日用之学的人文精义[N];北京日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陶继新;对儒家人文精神的多元观照[N];中国教育报;2004年
8 张荫檀;人性化管理的“创统模式”[N];中国人事报;2004年
9 一 迈;韩国导演谈韩剧[N];中国艺术报;2004年
10 ;儒家思想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南强;类书通论——论类书的性质起源发展演变和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承相;朱子早年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贺万里;鹤鸣九皋[D];南京艺术学院;2002年
4 代钦;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数学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池万兴;《管子》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苏凤格;明末清初法律思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方世忠;儒家传统与现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闫续瑞;汉唐之际帝王、士大夫家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孙希有;经济发展的人文向度[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刘飞滨;汉—唐游侠诗发展史纲[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洋;带江园诗文集校注[D];广西大学;2001年
2 孙建党;越南阮朝明命时期的对外关系[D];郑州大学;2001年
3 张亚宁;论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4 金洙成;儒家思想对中韩学校德育的价值及启示[D];延边大学;2001年
5 刘继权;朱自清散文的艺术及文化意蕴[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赖玉芹;论康熙帝的科技管理思想及举措[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赵万峰;自然人性的呼唤——沈从文创作倾向略论[D];西北大学;2001年
8 郭宏珍;北方士族的身份特征和政治文化功能[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发胜;张君劢政治思想述评[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10 刘玲娣;《抱朴子外篇》与葛洪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0041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004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