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灌输式教学及其批判

发布时间:2017-10-18 21:18

  本文关键词:灌输式教学及其批判


  更多相关文章: 灌输式教学 对话 教学过程


【摘要】:灌输式教学重视客观、普遍的知识的传授,教师在灌输式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学生被看作"知识容器";灌输式教学过程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强调知识对学生的控制,其过程呈现封闭的特点,其教学远离生活世界,其基本方法是机械性灌输。在交往理论看来,知识与人的关系是一种对话关系,教学应引导学生在与知识对话中寻求人生的意义,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认同和相互尊重的主体间关系,教学过程是一个解放的过程,其间充满了复杂性。教学应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学方法应该贯彻对话精神。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灌输式教学 对话 教学过程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我们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灌输式教学,人们经常批判灌输式教学,但对灌输式教学有哪些内容和特点,理论界缺乏系统的总结。本文试图从知识观、师生观、过程观和方法论等方面对其进行总结,并站在交往理论的立场对灌输式教学进行批判。一、灌输式教学的知识论基础在我国,教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霞;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教育观的演变[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陶志洁;建构英语教学中新的师生角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赵闯;;高校体育课教学分组的建构主义设计与试验[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刘旭东;论教育对生活世界的回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陈素霞;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教育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张启树,陈修梅;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叶光华;董亚军;;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系统方法与构建[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4期

8 叶增编;;教学范式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常蕤,马志凌,佘少华;课程走向自组织——后现代课程理论之复杂性解读[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10 蒋凯;涵养科学精神——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省思[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尚淼;;工业设计课程模块化模式教学探讨[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德全;问题系统教学设计探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何齐宗;走向审美人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8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福明;河西地区中学教师素质问题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双;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熊毅;强化学生主体地位,优化语文课堂教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4 薛桂琴;教学价值观念的走向:从工具化转向生命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景宁;信息技术激发中专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红燕;思想品德课对健全人格培养的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蒋开明;生命生成与多边互动[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薛春雷;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转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向平;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10 王木水;新课程与学校师生关系的重新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熊川武;论后现代主义观照的教育主体现代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秀娟;;对话:师生关系的新定位[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3年03期

2 朱雪芹;李丰威;;交叉教学模式在管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02期

3 王娇;;教育中对话精神的追寻[J];新课程(教研);2010年11期

4 童莉;;知识的存在形态:基于对话的教科书设计策略[J];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02期

5 童莉;;关注知识的存在形态:基于对话的教科书设计策略[J];教育导刊;2008年04期

6 柳夕浪;;对话:一种重要的教育研究方式[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12期

7 赵洁;;对话型课堂文化的建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32期

8 李华伟;翟启明;;关于构建对话型师生关系的思考[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赵亚华;;对话关系——新课程师生关系的最佳体现[J];生物学杂志;2007年02期

10 夏雷;;构建科学合理的互动式教学模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2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邓玉文;;教育追求的解放——由《被压迫者教育学》引发的思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李勤;邱建华;;人·生命·生活·生成——关于生活德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初探[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三——“陶花”绽放江南岸[C];2002年

3 李世明;;撬开学生智慧之门的“缺陷式”教学法[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莉;教科书设计应增强知识的亲和力[N];人民日报;2007年

2 钟启泉;课堂转型:静悄悄的革命[N];天津教育报;2011年

3 翟运胜;当课改遭遇“失败”以后[N];中国教师报;2005年

4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 陈大伟;在对话中找回曾失去的为师尊严[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中国科学院院长 路甬祥;造就创新人才需要做好四件事[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本报评论员;大力推进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N];天津教育报;2007年

7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教育局 田明;教师流动不该是变相惩罚[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汪继峰;互联网上新的“完美风暴”[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9 王占伟;课改:教与学方式转变难的背后[N];中国教师报;2003年

10 ;建设文化大市应从少年儿童抓起[N];汕头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光陆;对话教学之研究——解释学的视域[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彬;对话是一群人的狂欢—主体间性视角下的课堂教学中的对话[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2 苗小军;教育即对话[D];西南大学;2011年

3 张文娟;走向对话的学校道德教育[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4 关守义;弗莱雷解放教育思想研究及启示[D];河北大学;2006年

5 侯丽羽;当前德育:走现代思想与后现代思想的融合之路[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飞;论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师生关系重构[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7 姚炎昕;教育即交往[D];西南大学;2012年

8 吴景松;权力与对话:教育管理观的转变[D];苏州大学;2004年

9 胡勇;网络学习共同体中的师生交互行为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范兵;教育即批判[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571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0571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3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