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评价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本文关键词: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评价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学生评价 新课程 日常学生评价 高利害学生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 大规模教育考试
【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评价改革包括五个方面:学生评价理念的变革,日常学生评价实践的改革与研究,高利害学生评价体系的实践探索与研究,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与挑战,大规模教育考试的改进与研究。为了真正澄清学生评价的价值追求,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日常学生评价改革应遵循四个原则: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全面关注学生身心各方面的发展;特别重视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评价过程与学习过程相整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高利害学生评价改革的原则,一是尽量减少对青少年学生造成的伤害、压力,二是不让高利害评价的选拔、甄别功能扭曲学校应然的价值追求。
【作者单位】: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中;
【关键词】: 学生评价 新课程 日常学生评价 高利害学生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 大规模教育考试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科学)国家级课题(BHA060030)“中小学生学科学业评价标准的研究与开发”课题研究成果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六大改革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十一年过去了,课程评价的改革究竟进行得怎样?由于课程评价的范围很广,①在一篇文章中进行全面回顾不现实,,因此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和;IEA国际科学教育研究中的实作评量[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2 辛涛;;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业评价:测量理论的价值[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朱福荣;;对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4 王全林;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中的档案袋评定方案略论[J];湖北招生考试;2003年20期
5 王磊;黄琼;刘东方;;中考命题与化学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基于九省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概念原理知识的比较[J];基础教育课程;2010年03期
6 方檀香;;综合素质评价实施面临的挑战及突破——访华东师范大学崔允o7、柯政[J];基础教育课程;2011年04期
7 高凌飚;;对综合素质评价的几点思考[J];基础教育课程;2011年04期
8 丁朝蓬;新课程学生评定的方法学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08期
9 李吉会;;如何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J];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10 王蕾;;基于大规模考试的教育质量评价[J];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俎媛媛;真实性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亮;普通中学教师的学生评价观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汤慧丽;学生学习情感评价探究[D];河南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瑞斓;;英语语音教学动态评价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刘源;李元莉;王锡昌;陶宁萍;;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4期
3 李同归;刘樝;;团体依恋的概念与测量:项目因子分析方法的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4 辛涛;姜宇;;教育问责背景下学生学业评测的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魏高峡;李佑发;孙晓敏;;概化理论及其在运动成绩主观评定中的应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6 吴可量;;职业院校考试评价方法探讨[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敖艳丽;;关于职业院校考核方法改革的思考[J];才智;2010年14期
8 王永;;如何开展初等数学的探究性学习[J];才智;2011年19期
9 丁树良,周新莲;一种新的信度估计[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熊建华,丁树良,漆书青,戴海崎;用测验信息量分析试卷质量[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霞;管理者的职业弹性研究:结构及其前因后效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2 曾玮;新课程地理学科高考试题命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欣;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多维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红霞;影响初中生学业成绩差异的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娟;促进教师观察了解儿童学习与发展水平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毛萌萌;引进粒计算与形式概念分析技术的认知诊断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恺;基于DEA和多元智能的教育信息管理理论与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陈畅;顾客满意度视阈下高考命题质量的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潘海燕;现代测量理论在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共性模块研制中的应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10 周群;基于论证的我国高考开发质量评价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邝铮;支持向量机在认知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顾京慧;高考特长科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珊萍;我国高考综合科目考试的优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邵海;儿童表面相似性类比推理认知诊断测验的编制与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郑彩华;高中化学课堂师生对话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荆立辉;对新课标下的苏州市语文中考阅读命题的研究及对阅读教学的反思[D];苏州大学;2010年
7 苏菁;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学科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金惠红;“学分币”评价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南亦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静;汉语国际教师胜任力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和;IEA国际科学教育研究中的实作评量[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2 赵必华;教育评价范式:变革与冲突[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3 肖u&;周耀慈;;俄罗斯高中阶段侧重专业式教学的改革构想及实施[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4 刘学智;马云鹏;;美国“SEC”一致性分析范式的诠释与启示——基础教育中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5 辛涛;;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业评价:测量理论的价值[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边玉芳;林志红;;增值评价:一种绿色升学率理念下的学校评价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8 刘学文;浅论多元化学生评价机制的构建[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9 江西师大“现代教育和心理测量通用分析系统”研制组,漆书青,周骏,张青华;用信息函数法对标准参照测验作质量分析[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1期
10 刘启亮;孔外平;;谈谈心理与教育测量理论的发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淑群;姜楠;丁树良;丁秋林;;认知诊断新模型[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鄢明明;大规模考试的演变与育人[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凯;发展性校本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俎媛媛;真实性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吴维宁;理科教师学业评价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瑶;课堂观察方法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吕萍;脑科学视野中的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解建团;脑科学与教育[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李军;成长记录袋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黄鑫;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评价改革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英;学生情绪智力评价理论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云霞;中学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评价[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学宽;小学生发展性评价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周先龙;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教学观念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10 汤亚兰;初中生化学学习情意领域评价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实施新课程 推进现代化[J];基础教育课程;2009年11期
2 陈夫义;;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课程管理能力建设研究——“依法科学实施高中新课程”的探索[J];新课程(综合版);2011年01期
3 黄炽荣;;有效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6年11期
4 ;北京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年底建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年11期
5 王延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服务于班级管理初探[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年02期
6 陈夫义;;海南省依法科学实施高中新课程的主要措施[J];新教育;2011年Z1期
7 张小燕,付小芹,韩润萍;主成分分析法对毕业生素质的评价[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8 高枝国;小学数学考试与期末综合素质评价的探索与实施[J];黑龙江教育;2004年33期
9 韩青峰;;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思考[J];青海教育;2005年12期
10 付旭明;;对综合素质评价几个问题的思考[J];基础教育课程;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登贤;于书存;;护士长综合素质评价分析[A];首届《中华护理杂志》论文写作知识专题讲座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2 蒲宜进;;新课程实施面临的传统观念挑战[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3 李祖华;;新课程实施中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状况的调查与启示[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4 谭小华;常芸;麦伟娟;丁革兵;欧燕玲;余慧文;李南萍;吴琦;张经纬;马文龙;;开展“我与化学”活动,促进新课程实施──广州市中学生“我与化学”活动促进新课程实施的课题研究报告[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5 周殿奎;;在新课程实施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6 孙颖香;;浅谈新课程实施中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设计[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钟良昌;李家齐;;在新课程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中学化学教师角色的转变[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8 邹晓钟;;教师管理如何应对新课程的挑战[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9 钟良昌;李家齐;;在新课程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中学化学教师角色的转变[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重庆卷)[C];2010年
10 赵新伟;;高中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反思[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敏;新中考叫“毕业生学业考试”[N];宁波日报;2005年
2 记者 程墨 实习生 龙超凡;武汉中招综合素质成重要依据[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本版编辑 赵小雅 关欣 蒋丰华 周水清;不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评价该怎么评?[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蒋夫尔;综合素质评价如何保证公正性[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记者 祁鹏娜 宋娇;“综合素质评价”刷新中考模式[N];石家庄日报;2006年
6 朱振岳;浙江省新课改高考方案公布综合[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华中师大考试研究院 何家军邋李琼瑛;确保综合素质评价发挥应有作用[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慕海燕;“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终将成为中考一道槛儿[N];哈尔滨日报;2008年
9 记者 吕瑜洁;确保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阳光操作[N];绍兴日报;2005年
10 苏长虹;综合素质评价成录取依据[N];人民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唐仁春;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多重视角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晋银峰;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新海;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阻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文澜;素质教育视野中的中学音乐课程实施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曹俊军;反思与构想: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谢翌;教师信念:学校教育中的“幽灵”[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姜荣华;课程实施程度的评价工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海燕;新课程实施中初中物理教师的适应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杨枫;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唐芳丽;新课改视野下湘西高中教师课程能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郑一丹;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适应过程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5 孙喜华;新课程实施下的初中生英语学习策略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6 费扬;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学校教学管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陈曦;新课程实施中的校长角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高中物理教师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与改进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欢苗;陕西省农村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环境现状调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邓桂红;新课程实施中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素质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573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057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