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网络扩张与均衡下的薄弱学校发展研究——兼论重庆落后地区的教育发展模式
本文关键词:教育资源网络扩张与均衡下的薄弱学校发展研究——兼论重庆落后地区的教育发展模式 出处:《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利用网络传播优秀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能够在保存优秀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又能有效地均衡教育资源,促进薄弱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利用网络传播、使用优质教育资源的实践中,不但要将其视为系统工程,处理好包括选择中下难度教学资源、多方面合力解决网络设备架设、明晰网络教学资源使用权限等问题,还要对网络教学资源在薄弱学校进行"校本化"处理,使其适合于薄弱学校。同时,优质教育资源网络扩张这一教育资源均衡模式对于薄弱学校的改造、质量提升具有现实可行的价值。
[Abstract]:Using the network to spread the high-quality educational resources of excellent schools can preserve the high-quality educational resources of excellent schools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effectively balance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Promote the weak schools to achieve leap-forward development. In the practice of using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and the use of high-quality educational resources, we should not only regard it as a system engineering, but also deal with it well, including the choice of teaching resources of middle and lower difficulty. In order to make the network teaching resources suitable for the weak schools, it is necessary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setting up the network equipment and clarifying the authority of using the network teaching resources in many aspects, and to make the network teaching resources "school-based" in the weak schools at the same time. The network expansion of high quality educational resources is of practical and feasible value to the transformation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of weak schools.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重庆市课题“基于教育资源网络扩张的落后地区教育跨越式发展模式研究”(04-GJ-078)
【分类号】:G527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出:利用网络传播优质教育资源近年来,诸如“教育公平是教育民主的重要内涵”、“教育公平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教育公平是社会最大的公平”、“教育投入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资源是新义务教育法的核心与灵魂”等关乎教育公平、教育资源均衡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奚晓霞;;重庆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践的冷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2 郑金洲;走向“校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大伟;教师专业化取向与校本培训[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陈大伟;校本培训:走向自组织——校本培训动力研究[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9期
3 杨晓艳;唐虢;;校本培训:背景透视和机制构建[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1期
4 朱萍;;农村幼儿教师校本培训与师范院校互动模式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4期
5 文丽萍;;教师在职培训中的“花盆效应”及其破解策略[J];大家;2011年05期
6 霍礼强;;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及策略[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6期
7 郭绍青;陈莹;张乐;;网络支持下的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研究与实践——以中央电教馆—联合国儿基会“灾区教师培训项目”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8 王永和;关于深化教育学院改革的若干思考[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蒋菲;以校本研究推进教师专业发展[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年02期
10 吴斧平;探索开放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之路[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宋琛;邴喜;;以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为契机推动辽宁教育信息化建设——从应用效益角度思考工程的实施[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宋琛;赵双;赵桐;;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温润芳;社会变迁中山西乡土教材的编纂与应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黄迪皋;从外推走向内生[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倩;高校科技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子秋;以校本课程领导促进学校改进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星霞;学校发展变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宋会君;体育教师专业化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7 张静芬;语文网络教研探索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徐国成;中国高等学校教师人才资源开发及模式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锦绒;辽宁省县级职教中心专任教师校本培训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宫伟伟;促进高中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廖小群;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远”工程发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杨爽;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戴小彬;农村初中教师校本培训的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艳梅;中等职业学校新任教师专业成长现状调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游聪;雷锋学校德育校本课程特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沈琰琰;关于宫本活动中教师多重角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晓微;校本培训中的教师主体性的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葛孟娟;中部城区小学教育科研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武法提;基于WEB的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2 王兆t,
本文编号:13768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376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