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大学教学改革方法论探究

发布时间:2018-01-11 06:02

  本文关键词:大学教学改革方法论探究 出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 教学改革 方法论


【摘要】:作为关于大学教学改革的认识、实践和评价的一般方法的系统的观点与理论,大学教学改革方法论是大学人对大学教学改革该如何启动、如何实施与推进以及如何评价与改进等系列问题所作的哲学思考与战略构想。就其价值旨趣而言,大学教学改革方法论应然具有统一性、严谨性、权变性和前瞻性等特征。大学教学改革方法论主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其哲学基础,以系统科学和思维科学为其一般科学基础,以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学等学科理论为其具体学科基础。大学教学改革方法论主要由整体论、协调论、中观论以及媒介论等内容构成。
[Abstract]:As a systematic view and theory of the general methods of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and evaluation, the methodology of university teaching reform is how to start the reform of university teaching by university people. In terms of its value and purport, the methodology of university teaching reform should have unity and preciseness in terms of the philosophical thinking and strategic conception of how to carry out and promote and how to evaluate and improve the series of problems. The methodology of university teaching reform is mainly based on Marxist philosophy, system science and thinking science as its general scientific foundation,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heory. The methodology of university teaching reform is mainly composed of holistic theory, coordination theory, meso-theory and media theory.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基金】: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880167) 江苏大学校基金资助项目(10JDG005)
【分类号】:G642.4
【正文快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就大学教学改革而言,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和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对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这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娄淑华;杨勇;;中西政治社会化方法论之比较分析[J];政治学研究;2008年02期

2 孙喜亭;;高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J];上海高教研究;198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当智才让;;1990年代以来大陆学者研究政治文化的动态评论[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熊易寒;当代中国的身份认同与政治社会化:一项基于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钟勇为;冲突与调谐:大学教学改革的基本问题探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娄淑华;公民政治社会化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群;论信息社会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D];安徽大学;2011年

2 王丹丹;城市新移民子女身份认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冯志峰;中国政治学方法论30年:现状、检视与发展[D];苏州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奚广庆;;高校政治学教材亟待改革[J];今日中国论坛;2006年07期

2 韩冬雪;政治哲学论纲[J];政治学研究;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耀华;大学精神内涵探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邯郸大学人材库[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3 毕家驹;;对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J];教育发展研究;1986年02期

4 ;邯郸大学人材库[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5 王治权;;坚持进行高师的教学改革——试论我院教学改革的基本经验[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6 ;邯郸大学人材库[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7 ;邯郸大学人材库[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8 罗娇艳;张德志;周宏兵;;药科学院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卢秉利;大学校园文化及其内在机制[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10 范菊芬,郭丽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应注重其方法论的意蕴[J];教育探索;200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德玉;;全面提高安全稳定工作水平的科学方法论刍议[A];北京市高教学会保卫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7年

2 西宝;李一军;;高等教育国际化条件下的大学人力资源开发战略[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3 连建伟;沈又纲;;我国大学教育理念与我校教学改革[A];2007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隋允康;;重在演示创新过程,重在实施能力培养——改进研究生教学质量的初探[A];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5 胡建华;杨启光;邵波;李莉;李昕;陈玉祥;;我国高校教学改革30年[A];改革开放与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6 刘宗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7 刘春花;;文化生态视野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惠圣;;试论高等教育经济化思想与实践[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杨岚;;教育现代化: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发展走向浅探[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李远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国家所需人才——北京交通大学会计重点课程建设创新实践[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旭光;大学人文教师的职责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刘昆 通讯员 赵运仕;帮助大学生“精神成人”[N];光明日报;2004年

3 陈苏 记者 张高萍;河海大学人事制度出新规[N];科学时报;2004年

4 陈香;“大学人文”高校遭遇尴尬[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陈江 郭泉真;关于一代人的神圣情怀[N];解放日报;2003年

6 李静;“大学人文”:即将来临的“精神成人运动”[N];北京日报;2003年

7 赵孝令;大学人文教育要树立新观念[N];中国教育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赵晋华;大学人文学科“量化”管理引发争议[N];中华读书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陈香;夏中义:不想把大学人文做成一个学科[N];中华读书报;2005年

10 四川大学校长 谢和平 院士;川大精神的三重境界[N];四川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钟勇为;冲突与调谐:大学教学改革的基本问题探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朱浩;非线性视野中我国大学和谐管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田虎伟;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现状、问题及出路[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王喜旺;学术与教育互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小强;学科建设:元视角的考察[D];厦门大学;2008年

6 杨运鑫;多中心大学制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韩延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常艳芳;大学精神的人文视界[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陈利民;哈佛大学办学理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车艳芳;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和协调:大学传说视域中的探索[D];山西大学;2010年

2 王雪娟;论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D];山西大学;2006年

3 翟庚;“四个坚定不移”和大学发展战略[D];黑龙江大学;2008年

4 吴建玲;大学文化对大学人发展的作用及机理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5 刘宗南;“跨学科人才培养”课程建构方法论[D];武汉大学;2004年

6 戚进强;LY大学人才流失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8年

7 佟文;论德育的本质与大学工程德育[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8 沈革武;系统工程与高校工程德育模式构建的若干思考[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9 刘晋;报纸媒体中的中国大学形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陈文琦;中国大学精神的反思和重建[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083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4083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e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