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的教育发展战略
本文关键词:中国现代化的教育发展战略 出处:《理论学刊》2008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科学教育发展观 中国教育问题 现代化教育发展战略
【摘要】: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是在工业危机已经出现、新工业革命正在兴起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我们必须从新工业化的视野准确、深刻地把握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我国现代化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应该包括:实现对人力资源全面充分的开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支撑;保障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推进社会生活学习化,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大力开发人工智能。为完成上述任务,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需要实施"三大工程",这也是新工业化教育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1)建立完整的创新型的国民基础教育体系,普及各级教育,使国民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2)建立完善的富有活力的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使国民能够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终身提高;(3)建立完整、先进的人—机网络体系,大力开发人工智能,积极探索和推进智能机器化,努力延伸、扩大、提升人类智能。
[Abstract]: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is China has emerged in the industrial crisis, the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 is the rise of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we must accurately from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new horizons, to grasp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The overall goal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ducation in China should include: to achieve the development of fully human resources. To provide reliable human resources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o protect and promote people's all-round development; to promote the social life of learning,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degree of social civilization; vigorously develop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accomplish the above tasks, the modernization of our country education ne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ree project", three main parts, which is the new industrialization education system: (1) the national basic education to build an innovative complete system, the popularization of education at all levels, the national basic education is good; (2) establish end Good dynamic system of lifelong education and learning society, enable people to lifelong education, lifelong learning, lifelong improve; (3)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lete, advanced human-machine system, vigorously develop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actively explore and promote the intelligent machines, to extend, expand, enhance human intelligence.
【作者单位】: 山东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包括教育的现代化。现代化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支撑,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是在工业危机已经出现、新工业革命正在兴起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所以,中国教育的现代化本质上是建设新工业化的教育。我们必须从新工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富荣;从解读农村教育到反思“三农”问题——教育破解农村发展难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2 李朝林;论人力资本优先投资战略[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徐谷波;;教师薪酬制度设计中人力资本因素的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周忠华;;实践教学:学业和就业(创业)的基础[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5 高明;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经济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李宁;;基于海尔集团的人力资本管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0期
7 李德孝;;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剩余劳动力转移[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8 陆广品;教育产业与现代产业化社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卢荣善;论物质资本与经济增长[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周毅;贫困经济学与人口可持续发展[J];安康师专学报;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邓岳敏;;我国社区成人高等教育通向农村探析[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来生;人力资本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2 寇全安;黄土高原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3 顾为东;产业结构调整的资本支持战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4 杨俊;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5 窦祥胜;国际资本流动与宏观经济运行分析[D];厦门大学;2001年
6 胡永远;替代效应下的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7 魏立萍;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8 张军;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及其当代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刘文纲;企业购并中的无形资产效应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张育明;促进技术进步的税收理论与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廉军;天津发展独立学院的政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李玲;温州龙湾外向型经济发展与预测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3 王晓霞;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叶普万;中国贫困问题研究大纲[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袁经文;中国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零现象的经济学分析[D];广西大学;2001年
6 薛辉蓉;内生增长理论与我国经济增长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7 柯常松;安徽与邻省农业增长的比较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1年
8 周永红;现代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9 冯多;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10 龚文海;人力资本产权及其制度创新[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建国;关于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05期
2 叶文梓;;论教育发展观的变革[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03期
3 田建国;关于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思考[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曾云燕;;论教学管理工作在实践“构建和谐校园”科学发展观中的作用[J];成功(教育);2008年01期
5 王小丁;;试论孟禄对中国教育问题的建议[J];文史博览(理论);2008年12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4104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410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