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教育应当生产什么
本文关键词:中国的教育应当生产什么 出处:《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生产组织 劳动生产率 劳动者 教育培养 人力资本理论 心智技能 劳动组织 筛选理论 受教育者 教育经济价值
【摘要】:
[Abstract]:......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如果把学校看成是教育的主要生产组织,“教育应当生产什么”就转化为学校应当向受教育者提供什么。这应当从教育的功能中寻找答案,学校向受教育者提供了(1)书本知识;(2)心智技能;(3)情商。当前中国的各级教育重视的是前两个目标———(1)书本知识;(2)心智技能,而忽略了第三个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云卿;企业生产组织的责任[J];管理科学文摘;1996年09期
2 黄文忠;劳动生产率初探——学习马克思关于劳动生产率的论述[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3 李天铎;生产组织发展趋势[J];管理科学文摘;1996年05期
4 郑士贵;提高生产组织性的构想[J];管理科学文摘;1998年04期
5 陈云卿;生产组织的社会方面[J];管理科学文摘;1997年06期
6 李天铎;德国关于生产组织和经济的理论中的生态问题[J];管理科学文摘;1998年02期
7 砚耘;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分析[J];统计研究;1990年06期
8 马镔;关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几个问题[J];中州学刊;1991年03期
9 孙奉媛;澳大利亚大学的“生产组织”课[J];管理科学文摘;1996年03期
10 官希魁;试论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制度的关系问题[J];求是学刊;198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金刚;;提高宝钢二炼钢RH能力的实践[A];连铸品种和铸坯质量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靠教育培养人才 凭科技发展经济[A];科教兴乡之路——山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探索[C];2000年
3 程英红;;市场经济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全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4 苏世怀;张建平;朱涛;;如何利用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大规模生产冷轧原料[A];2006年薄板坯连铸连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华娟;;提高素质教育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公共卫生人才[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吕志民;徐金梧;许剑;张学军;何安瑞;王岭;魏钢城;任邦均;张汉欣;;直接热装生产组织与管理系统设计与仿真[A];中国金属学会2003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4)[C];2003年
7 王堂娃;张镭;郑文田;;露天矿生产组织与管理的探讨[A];现代化露天开采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露天采矿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8 董金刚;;宝钢一连铸板坯连铸机比较分析[A];连铸坯质量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梁运烈;;浅论劳动者老人靠谁养活[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吴正林;;关于优化铁路运输劳动组织的思考[A];中国铁道学会——2004年度学术活动优秀论文评奖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袁晶琳;万峰厂 生产组织再上“发条”[N];中国航天报;2010年
2 ;劳动生产率仍将大幅提高[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3 ;我国劳动生产率有待提高[N];组织人事报;2002年
4 记者 刘军;美劳动生产率高于世界其他地区[N];光明日报;2003年
5 梁熙玲;投资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将保障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N];远东经贸导报;2009年
6 戴正宗 编译;美国劳动生产率提高反成坏事?[N];中国财经报;2009年
7 中国驻澳大利亚代表处供稿;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N];中国贸易报;2004年
8 特约记者 唐骏华 通讯员 赵松;生产组织注重以人为本[N];中国石油报;2006年
9 记者 陈洪澜;加大技改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N];中国纺织报;2010年
10 黄佶;问题的核心:劳动生产率[N];国际金融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智勇;对教育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2 刘苹;人力资本权变激励策略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向显湖;人力资本财务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4 王海杰;人力资本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5 李龙新;基于劳动力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邬烈岚;企业人力资本价格形成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7 董春;中国广电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的经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马瑞永;经济增长收敛机制: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方阳春;高新企业薪酬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杨增雄;企业家人力资本股权化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修飞;基于遗传算法的生产组织优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
2 任伟宁;外资能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吗?[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3 钱榕;湖山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组织、计划和控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4 李伟;山东根据地兵工发展状况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曾广奎;我国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6 李媛媛;试论阅读心智技能的内化与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杜廷广;泰国现代化进程及其引发的理论思考[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成君;一汽解放公司生产组织控制信息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于占军;联合铝制散热器有限公司生产组织系统优化[D];吉林大学;2005年
10 赵华峰;西部国家高新区人力资本技术经济评价与分析[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166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416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