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教师的课程批判力及其生成

发布时间:2018-02-09 07:49

  本文关键词: 教师课程批判力 出处:《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1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在分析教师课程批判力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教师课程批判力的意义和价值,并从使课程"超越实施"、革新传统理论研究和教师教育课程、尊重教师实践立场、构建生成性教学文化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培育与生成教师课程批判力的可能途径。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teachers' curriculum criticis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teachers' curriculum criticism,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king curriculum "beyond implementation", innovating traditional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respecting teachers' practical stand.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possible ways to cultivate and generate the teachers' critical power of curriculum in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constructing generative teaching culture.
【作者单位】: 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基金】:新疆师范大学文科基地“新疆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23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明全;论教师参与课程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梁康;“我思故我在”及其现象学的解析与重构[J];开放时代;1999年02期

2 谢培秀;安徽工农产品交换的“剪刀状价格差”考[J];安徽史学;2003年01期

3 陈立新;阐扬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基本视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李荣;理性与生活的变奏——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的当代意义[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张晚林;论牟宗三的哲学进路及其意义[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张仕颖;论康德对卢梭自由观的批判[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炎冰,宋子良;科学划界标准的历史源流与价值评估[J];大自然探索;1997年01期

8 赵晓芳,陈迎年;感应与心物——王阳明“心外无物”思想的生存论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罗骞,蒋超英;康德“自在之物”辨正——兼谈对康德哲学阅读范式的转变[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魏敦友;;再评“法律信仰”——向许章润先生汉语法学的进言[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大海;基于顾客价值构建竞争优势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2 肖林鹏;中国竞技体育资源调控与可持续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3 陈迎年;感应与心物——牟宗三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陈海静;审美自由论[D];复旦大学;2003年

5 安道玉;论意识与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6 汪帮琼;萨特本体论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袁建新;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结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徐英瑾;维特根斯坦哲学转型期中的“现象学”之谜[D];复旦大学;2004年

9 孙红娟;对当代“无思”状态的反思[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卜祥记;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少玲;生成性课堂教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2 黄雪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马东升;论体育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D];暨南大学;2001年

4 韩连庆;论海德格尔对《纯粹理性批判》的现象学解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杭功元;康德在宗教观上的继承与创新[D];安徽大学;2001年

6 华章琳;论伽达默尔超越相对主义的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陈秋霞;本质主义及其祛魅历程[D];郑州大学;2003年

8 覃江;安般念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张高宏;亚里士多德的存在学及其对海德格尔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3年

10 吴飞;对中国国家乒乓球队教练员运动智能的调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2 陈桂生;“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再认识[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3 刘铁芳;生命的叙述与倾听:道德教化的基本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3期

4 石中英;;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5 李润洲;;实践逻辑:审视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新视角[J];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6 程天君;吴康宁;;当前教育学研究的三个悖论[J];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7 徐继存;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嬗变与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07期

8 杨明全;反思型教师:教师形象演变的新取向[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9 袁维新;学科教学知识: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J];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10 刘硕;;“重建学习概念”辨[J];教育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汪霞;课程研究:从现代到后现代[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长纯;;教师实践论纲——从比较哲学的角度[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程良宏;张金运;;课程改革视域下教师教学哲学的审视与重构[J];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08期

3 张先锋;胡桂英;;论教师实践知识的建构[J];职业教育研究;2009年09期

4 刘富利;;教师发展研究:从观念出发[J];教育与职业;2007年32期

5 吴小贻;;教师研究的现状透视及定位思考[J];池州师专学报;2007年03期

6 曲中林;;教师实践行为特质的十大演绎[J];教学与管理;2008年15期

7 杨帆;;寻找建构“真我”的教师话语伦理——交往行动在教师专业生活中的意义[J];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11期

8 连全明;;师德师风建设之我见——学习胡锦涛同志8.31讲话精神体会[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熊建圩;董步学;;论教师实践理论及其开发[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2005年09期

10 胡红梅;;“可信又可爱”的教师实践从哪里来——《教师实践智慧及其养成》评介[J];教师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詹筠;;同伴教练——一种经济实用的校本教研方式[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华裕生;;打造民办学校师资品牌需把好“四关”[A];中国民办教育大典[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邓友超;呼唤一种既可信又可爱的教师实践[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孙正聿;用哲学激发灵感[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杨明全;教师知识:来自实践的智慧[N];中国教育报;2004年

4 孟凡华;东海:突出五个重点推进规范管理[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5 本报记者 张晓波 曹仲勇 雷芳;合阳教育风鹏正举[N];陕西科技报;2007年

6 刘萍;人民教师要做知荣明耻的楷模[N];新疆日报(汉);2006年

7 韩晓娣;走出“纯知识教育”误途[N];中国改革报;2004年

8 未名;别让专业引领迷了眼[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陈大伟;从一次校本培训 看教师培训的变化[N];中国教师报;2004年

10 江苏省靖江刘国钧高级中学 王金红;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平;学校变革视野下校长领导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林成堂;教师的感情表演规则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何美;美国优秀科学教师专业标准、评估及认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曹永国;自然与自由[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杨燕燕;论教育实践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台玲玲;教师实践知识的形成及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2 何晓芳;专业化背景下的教师实践知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莉;从自在到自为—走向自为的教师实践知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兰;教师实践共同体建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汤轶辉;基于网络的“学校群”教师实践知识建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旭红;提高甘肃河西地区职业院校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丁恺;课堂教学的“学情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胡航;学校情境中实践共同体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先锋;论教师实践知识的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汉霞;论教师的实践知识及其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974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4974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f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