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实践生存理论的教育属性
本文选题:实践生存 切入点:教育属性 出处:《教育评论》2008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马克思关于实践生存的理论,对于研究教育人学具有重要价值。实践生存理论具有理性与非理性统一、对象性与非对象性转化、主体性与主体间性融合的教育属性。探讨实践生存的教育属性,对关怀教育活动中现实、具体和历史生成的人,了解自在自发、异化受动和自由自觉的教育,以及实施教育策略的人学转换,都具有现实意义。
[Abstract]:Marx's theory of practical existence is of great value to the study of human education. The theory of practical existence has the unity of rationality and irrationality, the transformation of object and non-object. The educational attribute of the fusion of subjectivity and intersubjectiv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ducational attributes of practical existence, and understands the education of freedom and spontaneity, dissimilation and self-consciousness for those who are concerned about the reality, concrete and historical generation of educational activities. 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implement the transformation of human learning in education strategy.
【作者单位】: 韩山师范学院教育系;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皮家胜;;生存境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J];教育评论;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林颐;;“自我”的两个维度——读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李霞;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王列生;主体缺席的概念晚餐——关于当代文学批评失态的一种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7 方军;海德格尔的真理观——兼谈一种思维方式的革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杨丽萍;;论教师实践知识及其彰显[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胡沫;张加明;;走在生存向存在途中的人的意义世界[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10 潘德荣;诠释学:从主客体间性到主体间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廖全京;;存在之镜与幻想之镜——读阿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4 邓俭;;自我生存之“无”的突破——解读《野草》中的存在之思[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金才;;中日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隔膜[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6 朱军;;网络和家乡——网络时代的存在论浅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7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8 马永波;;生态整体主义与新诗发展的一个可能路向[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志伟;;技术活动与人的生成——兼论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孙筱泠;;责任与应答——海德格尔原伦理学初探[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9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明珠;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崔鲮丽;中国古典诗词时间审美感悟的三种境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华;灾难新闻“英雄”原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罗茜;黑暗中的希望之光[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郭艳凤;海德格尔与庄子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书同;;高等教育实践与政府对高等教育属性的选择——品评付八军博士的《高等教育属性论》[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年07期
2 岳瑛;;试论老年教育的属性——兼谈老年大学(学校)教育的本质属性[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年06期
3 沈大山;;由教育产业化引发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08期
4 杨柳静;蒋和胜;何兴容;刘礼波;;澄清教育产业化发展的八大认识误区[J];天府新论;2007年04期
5 闫建璋;张欣;;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6期
6 成永笑,郑延才,方慈;深入开展理论研究 促进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8期
7 覃川;;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罗永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教育属性再认识[J];琼州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李枭鹰;;从高等教育概念变化看高等教育属性变化[J];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10 张永刚;关于高校后勤两种基本属性的研究[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墨樵;;浅论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对象性——从技术演示到审美传达的转变[A];创意科技助力数字博物馆[C];2011年
2 陈景春;;选择与加工:编辑活动基本规律的核心[A];中国编辑研究(2005)[C];2005年
3 张燕玲;;从“抽象劳动”的人到“感性实践”活动的人——析马克思《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对黑格尔的批判[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4 夏甄陶;;一种关于人的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活动的人和人的活动[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首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5 代玉宁;;护士的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A];全国医院感染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6 洪宝林;;心理和生活、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 对于“心理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一些观点的商榷[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7 叶志坚;;马克思文化思想论析[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8 杨俊亮;;试论超值模式的构建[A];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热点与难点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勤;;马克思的实践观及其人学研究方法[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10 姜佑福;;从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看中国发展中的“普遍主义”问题[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时飞;厘清教育属性是百年树人关键[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2 ;中国最早的对象性电视栏目[N];中华新闻报;2006年
3 唐军;浅议《对农村广播节目》的个性和特色[N];喀什日报(汉);2007年
4 主讲人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 教授 博士生导师 金正昆;礼仪,现代人应具有的一种教养[N];新华日报;2007年
5 曹林;警惕“红色旅游”泛黑[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6 金正昆;涉外交往五不问[N];中国妇女报;2004年
7 丁为祥;探索之路[N];光明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李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N];工人日报;2009年
9 金叶;依法办教才是真[N];中国改革报;2004年
10 孙德忠 武汉理工大学人文学博士;两极之间的张力追寻[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志伟;实践与辩证法——从对象性思维方式到实践性思维方式[D];吉林大学;2004年
2 董慧;社会活力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刘兴章;感性存在与感性解放[D];复旦大学;2008年
4 蒋红;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和唯物史观的创建[D];复旦大学;2006年
5 丁立卿;马克思的哲学革命[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冷梅;关于马克思生产概念的存在论思考[D];复旦大学;2006年
7 任丹凤;中小学教科书编制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竭长光;论德育理论研究的思维方式转换[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福生;从思辨到革命——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D];吉林大学;2004年
10 闫艳;交往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燕;电视社教类对象性节目生存状态解析[D];四川大学;2004年
2 杨嵩先;教育属性与经济属性的统一[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初晓宁;英汉复合词理据比较[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4 赵剑;康德的时间概念[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5 李伟;科学的技术本质[D];山东大学;2008年
6 那欣;我国高等教育供求现状及其经济学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7 张丽;人的真实意蕴[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哈德里别克;论马克思辩证法的人性意蕴[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琳净;马克思的历史意识与唯物史观的生成[D];黑龙江大学;2006年
10 倪云;乡讯传播及改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067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606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