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鸿隽科学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初探
本文选题:任鸿隽 切入点:科学教育思想 出处:《贵州文史丛刊》2008年03期
【摘要】:任鸿隽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科学教育家,在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中,他以中国知识界卓越前驱的敏锐目光,对近代中国的教育发展提出了诸多独到的见解。任鸿隽在科学教育上的筚路蓝缕之功为世人所公认,他对科学教育思想的独特阐释与实践,以及在科学教育实践上提出的科学与人文并重的理念,不仅在近代中国教育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为当今中国科学教育改革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借鉴。
[Abstract]:Ren Hongjun is a famous scientific educator in modern China. In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 China, he has a keen eye for the outstanding forerunner of Chinese intellectual circles. He has put forward many unique opin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modern China. Ren Hongjun's painstaking efforts in science education have been recognized by the world as his unique interpretation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 education thought. The idea of paying equal attention to science and humanities put forward in the practice of science education has not only exerted a profound influence in the educational circles of modern China, but also provided a very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science education in China today.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宜宾学院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资助项目“任鸿隽科学救国思想研究”(SXJZX2006-005) 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近代科学家与科学救国思潮研究”(SB06019) 西华师范大学博士启动资金“近代科学家与科学救国思潮研究”(06B019)之部分成果。
【分类号】:G40-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洪军;解构与重建——试析康有为复兴儒学的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韦立君;;近代安徽与西方教育交流的背景与特点[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谢懋金;试析近代激进思想的生成原因[J];安徽史学;2002年03期
4 苏全有;;论清末的省界观念[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5 汪注;;日本:康有为研究关键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金维才,夏t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荣誉制度”及其启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苏全有;;辛亥革命促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了么?[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章征科;;清末民初知识分子趋新意识的成因及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孙晓飞,刘利民;康有为军事改革思想述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周石峰,余莉;康有为、孙中山的性格及其对两派关系的影响[J];安顺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谷秀青;;清末教育社团与地方社会——以江苏省教育会对万缘庵毁学案的处置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周小李;;艾波茨霍姆学校与费尔霍普学校之比较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3 王晓雨;;“自由”一语探源——近代中日翻译互动之一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干春松;;近代中国人的认同危机及其重建——以康有为与孔教会为例[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二)[C];2004年
5 赵立人;;戊戌变法时期兴中会和维新派的合作与分歧——兼论康有为早期之反清活动[A];近代中国(第十六辑)[C];2006年
6 罗道全;;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现代化的新局面[A];中国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7 李虎;;东亚三国近代文化成因及比较[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8 王夏刚;;学政与清代学术[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二辑)——首届“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6年
9 黎志刚;;辛亥革命前后的辫发风潮[A];近代中国社会与民间文化——首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长林;;欧洲文艺复兴文化在中国的传播[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宋正;中国工业化历史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士伟;近代中法高等教育交流史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5 干春松;制度化儒家的解体(1895-1919)[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张蓉;中国近代民众教育思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侯怀银;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8 周建雄;孙中山经济发展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刘再华;晚清时期的文学与经学[D];复旦大学;2003年
10 王晓博;中国近现代后发优势经济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U,
本文编号:16635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663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