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性教师评价制度及其对我国教师评价改革的启示
本文选题:区分性教师评价制度 + 发展性评价 ; 参考:《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8年01期
【摘要】:最早出现于美英两国的区分性教师评价制度,是适应教师专业特点和需求差异而建立的一种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的教师区分监督体系。针对目前我国教师评价过程中存在的评价目标功利化、评价动力单向化、评价指标狭隘化、评价程序模式化和评价结果神秘化五大问题,区分性教师评价制度正好为我国教师评价改革提供了模式借鉴,对教师评价主体选择、评价对象厘定、评价标准制定、评价方式设计、评价结果利用等方面的探索具有重要启迪。
[Abstract]:The differentiated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 which first appear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Britain, is an effective teacher division supervision system which is established to meet the difference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needs.In view of the fiv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teacher evaluation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such as utilitarianism of evaluation goal, unidirectional evaluation power, narrow evaluation index, stylized evaluation procedure and mysterious evaluation result,The system of differentiated teacher evaluation provides a model for the reform of teacher evaluation in China. It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selection of teachers' evaluation subjects, the determination of evaluation objects, the establishment of 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the design of evaluation methods.The use of evaluation results and other aspects of exploration has an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中心;
【分类号】:G4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于志涛 ,冯维;绩效管理:重构英国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J];上海教育;2004年07期
2 张忠山;;上海市部分中学教师评价现状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梁红京;区分性教师评价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钟柏昌;教育工程学新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建桥;基于场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潘喜亚;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樊惠;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4 张梦陵;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梦杰;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评价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6 王亚利;教育情感及其评价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7 邵丽萍;一所普通中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许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绩效考核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赵丽敏;教师眼中的教师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郭红莲;成都市成华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恒;陈旭;叶梅;;以发展为导向的高校教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孙晓颖;王培民;;教师专业发展的复合性评价机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李巧林;林志远;;基于权变理论的高校教师评价的探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杨传昌;蒋金魁;;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制度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9年03期
5 陈忠心,高翔;分层评价 整体推进——关于分层次建立“教师业务成长档案”的实践探索[J];吉林教育.现代校长;2005年06期
6 朱志良;;如何建立符合中国高校特点的教师评价体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7 苗朝阳;;教师专业发展的复合性评价机制[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8 黄厚良;;教师评价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9 何涛;潘志勇;;发展性教师评价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年09期
10 李浩;;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对体育教学效果的比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京平;陆基斯;王红兵;;“发展性评价”对学生体育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2 谢作树;;浅谈教师发展性评价[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3 张京平;;“发展性评价”对学生体育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广辉;;两种教师评价的比较与整合[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5 任仲儒;何金满;;实施发展性评价,促进专业化成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6 陆燕萍;;运用成长袋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A];创新在这里奠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汇编[C];2006年
7 陈素彬;;新课程我们实践着 怡园小学新课程实施暨发展性教学评价材料[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8 任仲儒;何金满;;实施发展性评价,促进专业化成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9 董英丽;;新课程标准呼唤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10 肖瑾华;;小学英语发展性评价探索[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建平;发展性评价引领教师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记者 王有佳;发展性评价助推素质教育[N];人民日报;2005年
3 伊宁市第十五小学副校长 郝少美;发展性评价记录成长轨迹[N];伊犁日报(汉);2010年
4 安徽省凤阳师范学校 陈立武;值得警惕的几种表扬形式[N];江苏教育报;2010年
5 湖北省洪湖市第一中学 杨善林;评价教师是要发展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记者 刘昊;中小学试点发展性评价[N];北京日报;2005年
7 徐州市鼓楼区民主路小学 高祥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发展性评价[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8 嵩明县杨林镇一中 张树林;重视对中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N];云南经济日报;2007年
9 江苏省羊尖高级中学 章晓东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教研室 卜相桂;发展性评价:中考命题新突破[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天津市教科院教育心理研究所所长 刘金明;对有效实施发展性评价基本条件的思考[N];天津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彭智勇;数学新课程发展性评价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君丽;发展性教学评价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瑛;医学生人文素质发展性评价体系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4 曾庆涛;我国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邢秀芳;基于同伴调节的课堂情绪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吕慧;后工业社会视野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D];山西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成东;高职院校两种教师评价体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崴然;中学英语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实践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孔令桐;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教师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举胜;碰撞与融合:构建农村中学教师评价新体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许俐俐;中学教师教学质量发展性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的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伍珂霞;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杨烨;教育信息环境下,面向学习过程的发展性评价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新凯;中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周氢梅;英语教学中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志佳;语文教师发展性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456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745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