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景教育的理念
本文选题:全景教育 + 全景发展 ; 参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5期
【摘要】:全景教育是明确地以人的全景发展为基本宗旨的全视野、全思路的教育。全景教育的历史渊源包括:一是全景发展的历史渊源,即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发展等;二是承载人的全景发展理念内涵的教育现实,即全面发展教育、个性化教育、终身教育等。全景教育理念的依据有:人类自身素质发展意识的高度强化;人类生存与发展条件的优化;人类生活内涵的提升;人类所面临基本挑战的转换。全景教育理念的内涵有:明确地以人的全景发展为基本的宗旨;教育的时间进程的全景性;教育的横向布局的全景性。
[Abstract]:Panoramic education is a kind of education with the basic aim of the panoramic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panoramic education includes: first,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panoramic development, that is, all-round development, individualized development and lifelong development, and the second is the educational reality carrying the connotation of human panoramic development concept, that is,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etc.Lifelong education, etcThe basis of the concept of panoramic education is: the development consciousness of human quality is highly strengthened; the condition of human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is optimized; the connotation of human life is promoted; and the basic challenges facing human beings are transformed.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panoramic education is: the basic aim is to take the panoramic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 as the basic aim, the panorama of the time course of education and the panorama of the horizontal layout of education.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雁飞 ,陆广泉 ,孟庆保;浅探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保障被害人权益问题[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2 季学好;;论康德的善良意志[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方赛迎;;人性维度的纳税人权利法律保护新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王艳;谢军;;责任问题的价值论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孙淑萍;;高校生态德育的理论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6 戴兆国;马克思伦理精神的现代性审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周博文;;德育环境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制约[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8 路红梅;;论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解放[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丰子义;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方法论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王淑敏;恩格斯与可持续发展理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邹小站;;华夷天下的崩溃与中国近代思想的变迁[A];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第二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建华;经济正义论[D];复旦大学;2004年
2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尹维真;论社区建设中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创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冯颜利;论全球发展的公正性[D];苏州大学;2002年
5 彭志勇;人性发展与制度创新[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6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的性质:一种多维视角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7 鲁卫群;跨文化教育引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蒲蕊;学校的自主性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周江;我国房地产经济安全与政府控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10 徐峗;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存在论基础[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晓林;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唐仲春;明清至近代土家族宗法制度初探[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刘宁;评价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刘劲杨;现代创新理论与地矿科技攻关创新模式探析——以国家科技攻关305项目为例[D];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
6 吴秀霞;论人的主体性及主体性道德人格的构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7 肖勇;知识经济思想的产生、发展与知识经济学的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代华英;初中化学活动化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吕强;生命的困境和超越的自由——试论庄子的“逍遥游”[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鲁礼新;我国农地制度演进与农业绩效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7587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758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