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国家、公民社会与市场:以印度教育领域为例

发布时间:2018-05-01 03:01

  本文选题:印度 + 教育领域 ; 参考:《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摘要】: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印度高等教育领域逐渐开始了一个私有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既为国家所推动,各邦政府和私立高等教育机构之间又存在着控制和反控制的张力。以此为基点,追踪了围绕自筹资金专业学院的争议和冲突在南印喀拉拉邦的演化态势,从中探析不同的公民社会成员(机构、组织和个人)与市场和国家的不同权力机构之间形成的复杂关系格局。
[Abstract]:Since 80s and 90s twentieth Century, the field of higher education in India has gradually begun a process of privatization. This process has been promoted by the state, and there is a tension between the state government and the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he evolution of Kerala is an analysis of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fferent members of the civil society (institutions, organizations and individuals) and the different power institutions of the market and the country.

【作者单位】
【基金】: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点课题“社会团体研究”(02JAZJD84000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社会转型过程中公民身份建构的人类学实证研究”(02JAZD840001)
【分类号】:G535.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绍红;民主的路径: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视界[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2 杨泽章;;托克维尔与自由的正当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胡玉浪;;劳动报酬谈判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4 郑晓华;达尔经济民主思想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5 傅林;;不能被忽略的历史:1607年以前的北美教育[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龙长安;高力克;;联邦制、国家统一与两种话语之争——对近代中国联邦制论争的回顾与思考[J];安徽史学;2008年05期

7 乔印伟;;论新加坡民族国家创建的基础[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8 谭智奇;廖顺余;冼平芳;;我国农民话语权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9 王平;林萍;;村民自治视阈中的协商民主[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10 张华;;新农村法治建设的路径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龙静云;;民间组织在现代公民社会中的道德整合功能[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2 沈开举;王红建;程雪阳;;国家与地方行政主体定位——一个中法行政主体比较的视角[A];“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陶庆;;政治文明中的人民主权与国家主权[A];“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建勋;;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宪政重构——一个联邦主义的视角[A];“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熊文钊;郑爱林;;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法治化[A];中国--瑞士“权力的纵向配置与地方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锡锌;章永乐;;“参与式治理”的兴起:经验模式、理论框架与制度分析[A];中国--瑞士“权力的纵向配置与地方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冯波;;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和途径[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9 燕继荣;;构建民主和谐社会,需要投资社会资本[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和谐社会与治理机制”政府管理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10 施雪华;;改革开放30年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晓闽;美国证券法律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秀红;乔治·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制的初步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4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刘涛;基于民主集中制视角下的群体决策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金民卿;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简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8 丛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9 于建嵘;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以岳村为表述对象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王中汝;政治发展视野中的乡镇政权改革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晓郁;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何俊;陪审制度的民主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沈申甬;中国式民主的适切性与有效性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赵旋;论中国特色审判方式的确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景旺;中美群体纠纷解决机制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章烽;论司法能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刁铭玉;查尔斯·泰勒现代性理论探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贲;;公民社会需要公民风范[J];黄金时代;2010年06期

2 祝奉明;;立法理念与设计思路的嬗变——聚焦我国拆迁条例变革[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3 苟冬娟;;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优点及问题[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6期

4 肖磊;;公民社会参与区域治理:一种双向进程——兼与汪伟全先生商榷[J];探索与争鸣;2011年07期

5 韦伟;唐凤霞;;我国教育领域中数据挖掘研究论文的计量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6 ~F晓慧;;网络政治参与:公民社会成长的助推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8期

7 王晓璐;陈锦文;;参与型政治文化与公民社会发展[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6期

8 夏禹龙;周罗庚;;加强社会管理与培育公民社会——兼与周本顺先生商榷[J];探索与争鸣;2011年09期

9 李武装;;社会与社会发展意蕴及其启示——兼论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关系[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邵仲庆;;试论埃德加·莫兰复杂性思想在教育领域内的体现[J];学理论;2011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会彦;;新公共管理视阈下公民社会功能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吕宏强;;政府社会管理的前提及面临的问题[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3 赵学升;羊震;;走近和谐: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多维性建构——以政治国家和公民社会的制衡与互动为视角[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4 廖申白;;公职地位开放与有序社会流动——和谐公民社会的两个特征[A];前沿 创新 发展——学术前沿论坛十周年纪念文集(2001-2010年)[C];2011年

5 苗海强;曹海涛;;公民社会与中国农村[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洪瑾;;公共危机中的公民知情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杨秋菊;;社会资本与政府绩效[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龙静云;;民间组织在现代公民社会中的道德整合功能[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9 王宏斌;;中国的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建构[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杨明伟;;协商民主与公民社会的关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大学教授、博导 马戎;公民社会的人际观还未形成[N];济宁日报;2008年

2 特约评论员 朱健刚;公民社会建设:机遇和挑战同在[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3 兵临;公民社会:将“人”字越写越大[N];检察日报;2009年

4 徐桂权;迈进生活世界的公民社会[N];华夏时报;2009年

5 南京晓庄学院副教授 邵建;“公民社会”的衡量[N];中国经营报;2009年

6 大学教师 周云;自由交易:公民社会的灵魂[N];东莞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陈海娟;中国公民社会的现状与前景[N];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 盛洪;还权于民:彻底打破教育领域的计划堡垒[N];南方周末;2010年

9 深圳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博士 徐道稳;建设公民社会让社会活跃起来[N];深圳特区报;2010年

10 Binod Singh北京大学印度研究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研究所;小乐/采访整理;印度高等教育精英模式利弊参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俊;全球公民社会与国家[D];浙江大学;2007年

2 杨勇勤;理查德·胡克政治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段素菊;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国公共基础教育改革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钟响;政府公民间沟通的信息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张喜梅;中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李海新;公民表达权及其保障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7 尹保红;政府信任危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8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乃圣;公民社会理论视域下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冯粤;公民信息权利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刚;电子治理视角下的政府网站安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2 王勇;公民社会与新闻传播[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马坤;社会主义契约伦理视野下的公民意识[D];山西大学;2006年

4 万红军;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甜;论中国公民社会形成的趋势及其对道德教育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郭丽娉;当代中国政府与公民关系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7 魏万宏;中国公民社会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8 张萌;欧盟公民社会政治参与的途径及其影响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9 韩东旭;国民幸福的政治基础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马晓燕;变迁中的治理理念及中国实践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827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827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c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