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时代道德教育的困境与抉择
本文选题:多元文化 + 和谐文化 ; 参考:《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摘要】:多元文化时代已经到来。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一系列复杂的问题需要解决。面对多元文化的挑战,学校道德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主体道德人格,指导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和多元文化的对话意识,倡导民主开放的教育方式。目的在于以和谐文化,实现社会和谐。
[Abstract]:The age of multiculturalism has arrived. In such a complex and changeable background, school moral education is facing unprecedented impact, a series of complex problems need to be solved. In the face of the challenge of multiculturalism, the moral education in schools should cultivate the students' moral personality, guide them to establish the core values and multi-cultural dialogue consciousness, and advocate the democratic and open way of education. The aim is to realize social harmony with harmonious culture.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和谐社会的道德教育独特性研究”(DEA060111)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重大课题“多元文化背景下学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研究”
【分类号】:G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H.廷克,扬保筠;西方东南亚历史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1983年09期
2 阮西湖;多元文化主义——西方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新政策[J];民族研究;1985年06期
3 吴端;陈小亚;;青年思想概论(续)[J];当代青年研究;1985年02期
4 邓建华 ,范正宇;关于中国古文化特质的课堂讨论纪要[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5 阮西湖;多元文化政策[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6年01期
6 陆小伟;文化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J];社会;1986年05期
7 蓝建;世界各国广泛开展对天才儿童的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1986年02期
8 东篱;;加拿大四城市的民族构成[J];世界民族;1986年02期
9 龙远蔚;民族地区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中的非经济障碍问题[J];民族研究;1987年05期
10 井海虹;白春燕;;靖边宇文氏父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维芳;;新疆维、汉族大学生自我概念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李侠;;先驱之举:澳大利亚的汉语和中国文化教学[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3 洪孟珠;;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的设计与推行[A];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4 ;前言[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5 哈宝信;;多元文化与上海的都市化[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6 李德洙;;中国都市人类学是一门理论与应用并重的学科[A];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三届世界大会中国代表团论文集[C];1993年
7 沈林;;中国城市里的少数民族[A];中国城市文化与城市生态[C];1998年
8 邹兰;;试论在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并存条件下文化(艺术)馆的职能作用[A];山东省群文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万红金;;都市多元文化的价值——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杨圣敏[A];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2000年中期会议论文集[C];2000年
10 阮西湖;;我国应创建多元文化频道(一点建议)[A];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2000年中期会议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邢贲思;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容动摇[N];人民日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黄泽全 张静宇;世界需要多元文化[N];人民日报;2000年
3 方汉文(苏州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逾越与融汇:多元文化的新辩证观念[N];文汇报;2000年
4 张筱强;把握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内涵[N];学习时报;2000年
5 段明明;丙中洛多元文化掠影[N];云南日报;2000年
6 钱民辉;在文化多样性中寻求教育意义[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吴金光;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主义实践及启示[N];中国民族报;2001年
8 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 李学江;西藏的进步令人惊叹[N];人民日报;2001年
9 乐黛云;多元文化发展中的两种危险和文学可能作出的贡献[N];文艺报;2001年
10 李文;多元文化主义在加拿大[N];学习时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欣欣;后冷战时期的和平[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阎嘉;多元文化与汉语文学批评新传统[D];四川大学;2002年
3 田野;多元文化与幼儿教育——澳门幼儿课程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孟凡丽;多元文化背景中地方课程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罗宏才;佛、道造像碑源流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6 马正学;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庶泉;多元文化课程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朱全红;美国多元文化外交政策及其历史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彭永春;美国高校多元文化教育演进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吴黛舒;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志惟;论跨文化的管理[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2 方远平;多元文化空间冲突与融合的理论分析与区域实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颖;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对中国民族教育的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吴兵;文化的理解与融合:多元文化课程发展的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陈寿彬;跨文化管理: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D];苏州大学;2002年
6 杨晓林;从“夷”到“他者”——中国文学中“异”的形象学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刘玉娟;多元文化视野中的心理咨询与治疗[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廖冬梅;英语教育对漫水湾彝族的民族文化认同的促进作用[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田景红;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郑文芳;美国多元文化与学校健康教育课程[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8943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894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