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清末教科书审定制度的建立

发布时间:2018-06-07 15:01

  本文选题:清末 + 教科书审定 ; 参考:《教育评论》2008年06期


【摘要】:清末教科书审定制度的建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鸦片战争直至整个洋务时期是第一个阶段,当时来华传教士将教科书审定制度引入了中国,但是清政府在模仿设立新式学堂时并没有重视和尝试建立起这个制度;戊戌时期伴随着建立全国性现代学校体系的尝试,清政府酝酿编纂教科书,实行教科书国定制而非审定制;1901年后,由于全国性现代学校体系的迅速建立,清政府现实地确立了教科书审定制度;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则进一步详细地完善了这个制度。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ystem of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of textbook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the Opium War and the whole period of the Westernization are the first stage, when the missionaries in China introduced the textbook verification system to China, but the Qing government did not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ystem in imitation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w school; the reform movement of 1898 was accompanied by the reform movement of 1898.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national modern school system, the Qing government brewed the compilation of textbooks, and implemented the textbook country custom rather than the audited system. After 1901, the Qing government established the textbook verification system in reality because of the rapid establishment of the national modern school system, and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sonata hall in 1904 further perfected the system.
【作者单位】: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社科部;
【基金】: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五”规划重点项目“民国教科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批准文号05TGJZ004
【分类号】:G529;K25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微;;“兼容并包”与“谬种”退隐——桐城文章与大学教育的现代转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储著武;;论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近代史研究[J];安徽史学;2006年02期

3 章征科;20世纪初中国女子学校教育兴起的原因及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孙德玉;;吴汝纶赴日考察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黄路阳;;中国近现代高等学校章程述略[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刘功君;;清末留日经费的筹付与管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徐希军;;学术、人事与私德:陈独秀被免除北大文科学长论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沈寂;;五四运动前皖人与北京大学——兼论陈独秀的革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肖宗志;;清季新政中的“直隶模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10 王美秀;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与女子教育的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斌贤;;编写《外国教育史》教材的体会[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2 罗志田;;科举制废除在乡村中的社会后果[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3 王杰;;盛宣怀与中国的高等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樊慧英;;中国近代技术学校的产生及其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周晔;;教育近代化的积极推动力——中国近代教育学术团体之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彭尔佳;;清末“教科书”的发生及其编审定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孙石月;于近仁;;试析20世纪初出现留日高潮的社会基础[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8 刘功君;;晚清留日经费的筹付与管理[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9 崔运武;郑登云;;论清末民初的高等师范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聂会会;许艳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发展历程中女性参与的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来容;院士制度与民国学术[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士伟;近代中法高等教育交流史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3 顾卫星;明清学校英语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4 岳龙;现代性境域中的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岳峰;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朴姿映;空间的建构与想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彦荣;中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文化路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雪蓉;以美国模式为趋向:中国大学变革研究(1915—1927)[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杨运鑫;多中心大学制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斯义;创新型学校内涵式发展四维模式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白春屹;中学语文教师角色现代转型思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付中玮;留日士官生与中国军事思想近代化(1894-1924)[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巴永贵;中西方大学校训伦理思想比较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5 程倩;从新时期高考作文看中学语文教育的美育走向[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商雅菲;新疆农村美术教师缺岗现状反思[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江荷;清末民初(1862-1918)教师群体近代化历史演进考略[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郭青青;中英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比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9 刘德霞;清末新政工商改革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10 彭江;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历程中的科学与人文之争[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卓然;;浅析清末三次新政的教育改革[J];新疆地方志;2011年02期

2 赵霞;;清末留日法政学人与辛亥革命[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王娟;;清末留日学生对法国大革命资料的译介[J];兰台世界;2011年19期

4 谷永清;张海林;;试论清末“新政”中的卫生防疫事业——以北洋地区为例[J];理论学刊;2011年06期

5 贾艳丽;;辛亥革命中的满汉冲突与调适[J];清史研究;2011年03期

6 阮兴;;清末立宪思潮与近代甘肃法政教育的发轫[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蔡伊思锐;;浅析清末懿旨确立嗣君制度[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5期

8 李强;;倪嗣冲与清末黑龙江新政[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学生:学堂不能碰[J];文史月刊;2011年09期

10 江沛;;清末华北铁路体系初成诸因评析[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磊;;清末京师慈善医疗机构研究[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1届3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丽;;清末民初乡村教育落后的原因及启示[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胡艳;;清末绅士阶层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赵利栋;;新政、教育与地方社会的变迁——以1904年无锡毁学案为中心[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5 赵利栋;;清末新式学务团体和教育界的形成:以江苏省为中心[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6 杨学新;;袁世凯与中国近代教育[A];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C];1995年

7 刘少雪;;中国教育近代化改革的历史延误[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郑起东;;近代华北的乡村教育[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袁熹;;近代北京人际关系的变迁[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风俗史研究[C];2007年

10 刘羡冰;;祖国抗日战争期间的澳门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贵彬;清末民初鄂伦春民族的新式教育[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赵晓耕;清末破产法[N];人民法院报;2002年

3 吴谷丰;安倍干预教科书审定,被日韩民众起诉[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4 曲振明;清末四位状元实业家[N];人民政协报;2000年

5 何会文;宜兴埠温氏“普育学校”[N];天津日报;2006年

6 赵卓昀;日修教科书,“领土与历史”越修越谬[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7 邓文锋;清末教科书的编撰及启示[N];光明日报;2002年

8 谭学立;清末海州最后一次科举考试[N];团结报;2000年

9 赵晓耕;清末民律的修订过程[N];人民法院报;2002年

10 上海政协常委 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 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胡卫;教育家办学政府准备好了吗[N];人民政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玉伦;清末实业教育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宗刚;新式教育与五四文学的发生[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梁卫东;清末鄂尔多斯基层社会控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娜拉;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游牧社会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5 李卫华;报刊传媒与清末立宪思潮[D];厦门大学;2009年

6 刁振娇;论地方议会制度在清末的实验[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7 关晓红;晚清学部研究[D];中山大学;1999年

8 谢如程;清末检察制度及其实践[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9 蔡永明;清末司法改革的社会考察[D];厦门大学;2007年

10 吕一群;晚清汉口贸易的发展及其效应[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玉芬;清末奖励出身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司淼;我国中小学教科书审定制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怡频;新式教育对现代中国社会与政治发展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0年

4 张国柱;洋务运动时期新式教育的萌芽与初步发展[D];内蒙古大学;2004年

5 邓红利;“癸卯学制”述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吴林羽;困厄中的变迁:清末的新式小学堂[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静;留日人员与清末法制改革[D];河北大学;2005年

8 崔道峰;清末江苏地方自治述论[D];扬州大学;2005年

9 张敬;清末言官的变法观考察[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杨欣改;清末北洋政府时期女子师范教育述评[D];河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915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9915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a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