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从“信息传递”走向“知识建构”
本文选题:信息传递 + 知识建构 ; 参考:《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07期
【摘要】:本文对我国网络教育现状进行了反思,从教育策略方面分析网络教育的特点,讨论网络文化建设的意义,探究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者、教师、学习资源之间的有效对话和互动的方法,指出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是网络教育发展的核心内涵,从"信息传递"转向"知识建构"是其必然走向。
[Abstract]:This paper reflect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network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education from the aspect of educational strategy,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culture, and probes into the learners and teachers in the network learning environment.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learning community is the core conno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education, from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to "knowledge construction" is its inevitable trend.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上海部;
【基金】:浦东新区教育研究与培训项目(“教师教育创新基地”)——《基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的初期研究成果
【分类号】:G43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佩蓉;;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综述[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2 黄宝宏,丁俊武;迁移理论在田径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01期
3 陈轩;小学科学教育专业课程的设计思路[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03期
4 项国雄,孔利华;高等教育中基于博客(Blog)的导学制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5 李如密;教育研究中的原创性问题[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徐利军;胡银泉;;高中物理探索性实验教学[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杜翠琴,卢雨菁;激活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5年04期
8 卢奔芳,农克良,周淼泉;新时期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重建刍议[J];高教探索;2004年03期
9 殷亚林,刘延申;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种新思路——电子游戏与校本课程的整合[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姜亦纯;叶长青;;介于知与不知之间——虚拟环境认知特点分析[J];电脑与电信;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赵义泉;超越式学习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胡钦太;网络教育中道德自主学习体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宋宝和;高中数学课程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黄晓学;从“惑”到“识”[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渺;教师的理性追求[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铁安;基于笛卡儿数学思想的高中解析几何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刘岗;数学学习评价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雪梅;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能力的认知情感阐释与多维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谭辉旭;实践课程论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民;中学数学知识发生过程教学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郭元;建国以来我国中学体育大纲发展变化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颖;数学认知结构及其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晓玲;中学语文教师角色功能的质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富萍;“师生互位”教学法在中师生物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赖增荣;中学化学探究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麻珍玉;基于图式理论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萍;形式图式对高一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周桂英;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孙凤珍;关于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勉,张德;组织文化测量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彤彤;马秀峰;;教师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实证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2 向华伟;;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异同及影响因素[J];重庆与世界;2011年11期
3 ;注重信息销毁中的“前置销毁”工作[J];电信技术;2011年07期
4 包永刚;付强;陈红中;李志明;;AutoCAD在工程设计中的使用技巧[J];河南水利;2000年04期
5 黄映玲;;微博传播机制及其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08期
6 李岩;;RFID技术在烟草行业中的应用[J];中国品牌与防伪;2011年07期
7 颜颖;;浅谈物联网[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邢耀刚;;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教研优势体现[J];中小学电教;2011年Z2期
9 胡华进;莫永华;仇雪梅;;PowerPoint在日常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探究[J];广西教育;2011年21期
10 秦宏;展文宁;杨冰;;信息化技术在工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举成;于翔;金耀先;;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与交流[A];第二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2 周媛;;ATM网网络管理系统的研制与开发[A];武汉市第二届学术年会、通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姚卿达;程欧;;逻辑查询的优化方式——约束信息传递[A];第十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4 姜海;;信息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5 乔珊;;异构平台CAD/CAM系统之间信息传递与数据接口的指导性意见与准则研究[A];2007年CAD/CAM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乔珊;;异构平台CAD/CAM系统之间信息传递与数据接口的指导性意见与准则研究[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2007年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8年
7 孟祥斌;;网络与现代出版[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汪维清;;基于SOAP的异构WebGIS的集成研究[A];中国测绘学会九届三次理事会暨2007年“信息化测绘论坛”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栾甫贵;;关于网络会计制度基本理论的探讨[A];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10 黄晓虹;;浅谈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龚杰;CleverPath:让信息传递智能化[N];计算机世界;2003年
2 本报记者 刘霞;把信息传递给适当的人[N];中国质量报;2009年
3 佳明;企信通:大幅提高管理效率[N];现代物流报;2007年
4 陈棉 刘晓玫 沈春迎 小靖;多媒体电子地图的信息传递[N];中国测绘报;2004年
5 安伟丽 张小翠;ERP与企业内部控制风险防范[N];财会信报;2007年
6 张星;超市信息化新思路[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7 雷阳;移动应用:让管理插上飞翔的翅膀[N];电脑商报;2006年
8 姚传富 孙小和 杨斌;优质资源共享借力现代网络[N];人民邮电;2006年
9 邹大斌;IBM继续拓展信息随需应变计划[N];计算机世界;2007年
10 傅筱;从二维到三维[N];中华建筑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佑镁;协同学习系统的建构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齐晓云;信息技术融合及其对组织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吴斌;基于功能块的可重构制造单元控制系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张金江;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变电站设备信息集成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汪惠芬;协同开发环境中CAD/CAM集成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6 陈勇;可持续升级的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钱冬明;协同学习的实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东;CAD在建筑工程设计信息传递建模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05年
2 张志娟;区域性在线教师培训的知识建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玉华;Wiki环境下支持协作知识建构的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D];西南大学;2010年
4 郑佳;基于信息传递的整合网络营销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陈静;虚拟学习共同体中知识建构的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6 田秋艳;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建构的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汤轶辉;基于网络的“学校群”教师实践知识建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怡;基于知识建构的在线异步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艳艳;促进知识建构的虚拟学习社区动物学交互设计[D];河北大学;2010年
10 康学军;基于任务驱动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策略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095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009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