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经济互动关系的系统动力学分析及其启示
本文选题:教育经济 + 系统动力学 ; 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摘要】:目前对于教育与经济互动关系的研究大多是源于理论讨论和逻辑思辨,仅有少数的实证研究关注二者互动关系和互动作用,缺乏对二者互动发展的实施途径、原理、动力等深层问题的定量研究。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方法对教育和经济互动关系的计量分析有助于对这一问题研究的深化。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构建的教育和经济互动关系的定量模型及其验证表明,人均GDP决定着人均教育经费,人均教育经费又决定着专任教师的数量,而专任教师的数量决定着6岁以上人口中大专以上人口的比例,6岁以上人口中大专以上人口的比例又反过来决定着人均GDP,这四组关系都是正反馈关系。我国每年以固定的速度提高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并不是高效率的策略,而在一定年份给予教育比较大的支持力度可能更适合我国教育和经济的发展模式。
[Abstract]:At present, most of the research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 and economy are based on theoretical discussion and logical speculation. Only a few empirical studies focus on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and lack the implementation way and principle of their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A quantitative study of deep-seated problems such as dynamics. The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ducation and economy based on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system dynamics is helpful to deepen the research on this issue. The quantitative model and verific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ducation and economy constructed by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system dynamics show that the per capita GDP determines the per capita education expenditure, and the per capita education expenditure determines the number of full-time teachers. The number of full-time teachers determines the proportion of the population over 6 years of age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population over 6 years of age. In turn, the proportion of the population over the age of 6 determines the per capita GDP. These four groups of relationships are all positive feedback relationships. It is not an efficient strategy to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education expenditure to GDP at a fixed speed in China every year, but it may be more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education and economy to give education more support in a certain year.
【作者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经济研究中心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0-0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史仕新;;教育对经济发展贡献的计量模型与方法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12期
2 延军平;徐小玲;刘晓琼;周立花;张红娟;;基于生态购买的西部经济与生态良性互动发展模式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陈卫东;王华;;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灰关联度分析——以深圳市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03期
4 诸克军,王小刚,匡益军;基于模糊系统的教育经济贡献的预测与评价[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2年02期
5 孙鹤;余荣桢;王瑞杰;;教育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以云南省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进军,王小慧;论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2 李迎春;多元反馈教学法运用于体育专业田径教学中的理论探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3 臧孝玲;;黑龙江省教育投资评价[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3期
4 储朝晖;教育的经济作用特性新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侯光明,李鸿雁,贺亚兰;复杂性科学在大学管理创新中的应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左玲玲;西方教育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嬗变和演进——从人力资本理论到社会资本理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高茵;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及预算管理改革的思路[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高茵;郑莉;;高校投资结构与经费来源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吴建;利用微型激光器改进分光计和尺读望远镜提高实验效率[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郭海湘,诸克军,刘涛;我国全要素生产力的模糊聚类[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俞旭;朱立;;台湾新闻传播教育的变迁:问题与挑战——一个系统理论的分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2 连仙枝;;浅谈中国高等教育的收费问题[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王雪娟;陈永康;;山西省普通高校物力资源利用效率实证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胡春梅;;山西省普通高校财力资源利用效率的实证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梁彦;陈平水;;山西省普通高校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实证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石邦宏;;经济理性驱动下的中小学教师流动[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徐晓雪;李云松;陈静;梁宜;;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践[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洪天;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和个人收益率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2 史秋衡;高等教育产业的特殊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3 柯佑祥;民办高等教育盈利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4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5 李善良;现代认知压观下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国永;德性涌现与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章跃;我国高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经济效益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8 郎益夫;中国高等教育投资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9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10 王华峰;基于系统科学的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管建福;论小学数学教材的分析方法[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田丽娟;中印教育投资问题的国际比较与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万茹;中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体系建构及培养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4 申金霞;20世纪90年代英美高等教育学生贷款制度改革的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启智;论中国现行办学体制下民办中小学的规范与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朱植刚;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张爽;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问题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8 张雯芹;贵阳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课程目标定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余江敏;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育学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张旺;“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华友,吴涛,许义生;灰关联空间与灰关联度计算的改进[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2 黄钟仪;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人力资源瓶颈[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3年06期
3 延军平,严艳;陕甘宁边区生态购买设计与操作途径[J];地理学报;2002年03期
4 张岐山,梁亚东,吕作良,邵琳琳;灰关联度计算的新方法[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5 吴学灿;洪尚群;吴晓青;;生态补偿与生态购买[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1期
6 蔡宁;国外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1998年02期
7 林道辉,沈学优,刘亚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2年02期
8 王家赠;教育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9 林振山;WTO下的跨国企业与我国企业的竞争机制[J];经济地理;2003年02期
10 胡永远;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一个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注生命质量[J];基础教育;2005年10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范皑皑;丁小浩;;教育、工作自主性与工作满意度[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郭丛斌;闵维方;;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收入代际流动的关系研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严春红;任建华;;千家驹的教育经济思想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刘惠林;;黑龙江省教育经济学发展三十年的回顾与展望[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宁本涛;;世纪初中国教育经济学发展的反思[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6 王善迈;;加强教育经济学学科建设[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7 王雪娟;陈平水;;论我国教育经济学学科体系建构[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8 丁小浩;孙毓泽;Joop Hartog;;风险态度与教育和职业选择行为——一个实验方法的研究案例[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田汉族;;教育服务:从观念到实践[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曾毅;知识经济就是教育经济[N];光明日报;2001年
2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第一(名誉)副会长 王茂林;创建学习型城市 发展城市教育经济[N];中国信息报;2001年
3 李让恒 记者 李伦娥;湖南教育审计“审回”5.2亿元[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王瑶;实业兴学铭千秋[N];大同日报;2007年
5 于建福: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培训部主任、教育学博士 冯家俊:浙江省嘉兴市教育局 朱建人:嘉兴市教育研究院 王建章:嘉兴市秀洲区区委党校 何波;素质教育如何区域推进?[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朱庆 特约记者 苏雁;永恒的教育 崭新的机制[N];光明日报;2001年
7 徐慧;计算我的教育投资公式[N];北京商报;2007年
8 王元芳;推进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产业化改革[N];湖南经济报;2003年
9 吴慧;农村教育的发展始终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难点和重点[N];人民政协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刘晓东;裂变 中国教育体制面临大裂变[N];亚太经济时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雪峰;高等教育的资本运营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斌斌;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2 顾海晓;我国义务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周自波;网络教育成本个案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谭新斌;教育的负功能及其防治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226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022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