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通识教育与闲暇德育
本文选题:通识教育课程 + 闲暇教育 ; 参考:《当代青年研究》2008年01期
【摘要】:通识教育与闲暇教育都秉承了古希腊的自由教育传统,二者在教育理念上是相通的,即都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道德教育也一直将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为自己的最终目的。因此,从人的发展这一角度出发,通识教育、闲暇教育与道德教育是相契合的。为了使我们的道德教育更富实效性,通识性质的闲暇德育不失为一种有益尝试。
[Abstract]:General education and leisure education both inherited the tradition of free education in ancient Greece. Moral education has always been to promote the 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as their ultimate goal. Theref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development, general education, leisure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are compatible. In order to make our moral education more effective, general leisure moral education is a useful attempt.
【作者单位】:
【分类号】:G5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平;美国关于闲暇教育的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1986年05期
2 陈卫平,刘梅龄;香港中文大学的通识教育及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1987年02期
3 张乐天;终身教育思潮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九江师专学报;1988年01期
4 陈佐舜;未来大专院校的社会功能[J];高等教育研究;1988年01期
5 吴福光;钟光;;试析香港高等学校的德育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1988年03期
6 ;对城市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化、网络化改革的探索(节要)[J];思想政治课教学;1988年07期
7 储皖中;高等教育与城市文化建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8 严先元;学校的闲暇文化建设与青年教育[J];道德与文明;1991年04期
9 陈玉林,施达生;我院体育函授教育的回顾、展望及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1年S1期
10 陈桂生;略论教育与闲暇关系的演变[J];比较教育研究;199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伟娜;;当代中国社会中间阶层与成人教育[A];2005年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和谐社会与成人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向铁元;乔卉;彭辉;郭晓云;;本科教学中开设通识课程的必要性—“绿色电力”通识课程教学有感[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胡训军 王明金;丰富多彩度闲暇 轻轻松松受教育[N];解放军报;2000年
2 闻之;全民 全程 全面提高生活质量[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记者 翟博;探培养人才理念 寻高等教育共识[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孟华 李道佳;天津老年大学向真正意义的老年大学转变[N];中国老年报;2001年
5 杨怡;科学与人文精神在这里融合[N];光明日报;2001年
6 肖 菁;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的必由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王静;在人文课程之外[N];科学时报;2002年
8 记者 王静 张高萍 通讯员 林黎民 方若虹 李震;高校推进素质教育各具特色[N];科学时报;2002年
9 金娟娟王晓燕;闲暇教育:一个全新的课题[N];浙江日报;2002年
10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刘翔平丁玎;暑期中小学生怎样度过闲暇[N];北京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彭寿清;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洁;美国闲暇教育的发展及启示[D];河北大学;2000年
2 李庆峰;当代中国大学生闲暇生活探略[D];浙江大学;2002年
3 裘指挥;试论中小学闲暇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燕;学会自由地生活[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扶斌;闲暇教育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罗华;大学生闲暇及闲暇教育现状的抽样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继山;闲暇教育与校本课程开发之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朱正平;试论当代大学生的闲暇生活与闲暇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于贤辉;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闲暇教育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华风霞;闲暇教育理念探析[D];河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335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033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