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即倾听:意蕴与可能
本文选题:教学模式 + 学生 ; 参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35期
【摘要】:正教学过程是师生通过说与听去思、去悟,实现彼此精神的相遇与相通,促进双方相互理解、认同,凸显人的主体价值,张扬人善的德性、美的心灵,最终
[Abstract]:The process of positive teaching is that teachers and students meet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through speaking, listening, thinking, realizing mutual spiritual contact, promoting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identification, highlighting the subject value of human beings, publicizing the virtue and beauty of human beings, and finally, in the end.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娜;;有效的学案式教学[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2 丛亮;;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及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年06期
3 王合生;;对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4 游章熙;;试述现代远程教育“四学”教学模式[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7期
5 薛庆文;;基于混合学习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实践[J];济宁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陈锋;;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6期
7 付春燕;;浅谈多媒体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8 曹雪;;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下大学英语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9 邱子兴;;初中地理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之谈[J];吉林教育;2011年22期
10 魏光杏;李华;;高职院校网络教学的分析与改进[J];无线互联科技;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钟淑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聂荣华;;推行新型“双主”模式,推进教育创新[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3 温照方;姜明;;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体现教师主导地位的探讨[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王同训;;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协作研究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5 高茅;杨亚萍;彭涛;;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合作式教学模式的探索[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唐跃平;唐清安;;网络教学对高等学校教育职能的改变与影响[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7 周志军;李志刚;;关于网络课程教学模式与策略的思考[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8 张明凯;;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9 郑锋;;浅谈网络时代的教育与教师素质提高[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10 张传林;;开放教育数学教学模式的探讨[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东省青州一中 杨明阶;“引、动、导、探”与“二、四、六”教学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单东升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特级教师;教学模式不是万能钥匙[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吉林大安市一中 宋伟民;怎样让学生静下来[N];中国体育报;2001年
4 乐安县公溪中心小学 占光华;谈如何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N];抚州日报;2009年
5 陈鲁峰;还学生“明明白白”[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郭登高;以理以德待学生[N];重庆日报;2000年
7 乔聚馥;学生该“-”教师要“+”[N];中国信息报;2000年
8 海南琼台师范学校 梁坚;音乐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高野 吴霞;“三式”教学模式开花结果[N];山西日报;2003年
10 王健;把属于学生的东西还给学生[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黎明;知识教学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李艺敏;我为什么不如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陈家刚;认知学徒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孙卫国;数字化聚合环境中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司成勇;从“学答”走向“学问”[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薛小丽;西方近现代兴趣教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李曙婷;适应素质教育的小学校建筑空间及环境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8 刘强;基于样式的教学设计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胡加圣;基于范式转换的外语教育技术学学科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杨贵仁;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晓立;建构主义视野中的师生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刘雷;以问题为基础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赵丽;银川市中职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喜凤;论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智力活动[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5 滕玉英;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学习评价[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杨先花;教学模式建构中的审美精神追求[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岳丽娜;Web2.0代表性软件支持下的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向丽;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9 孔艳;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整合与重构[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黄华升;基于概念图技术的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506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050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