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的教育与教育的政治——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政治哲学探讨
本文选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 + 基本问题 ; 参考:《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科基本问题上的先天不足在于缺乏面向自身的反思意识,包括自身定位的反思意识、学术研究活动中的"前反思性接受"及学科方法论层面的自觉意识。历史上政治与教育的变易表明,由于社会分化程度的加深及去道德化,两者都发生了"下坠",并导致两者的和谐关系发生了疏离。这种疏离并不表明两者不能重新结盟。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求解,要求在现代人性基础上揭示政治与教育的矛盾张力,即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问题的内涵是对"政治的教育"和"教育的政治"的审思。
[Abstract]:The inherent deficienc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basic problems of discipline lies in the lack of self-oriented reflective consciousness, including self-orientation, pre-reflective acceptance in academic research activities and conscious consciousness of subject methodology. The change of politics and education in history shows that due to the deepening of social differentiation and demoralization, both of them have fallen down, and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has been alienated. This alien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two cannot realign. The solution of the basic problem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edagogy requires that the contradictory tension between politics and education be revealed on the basis of modern human nature, that i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basic problem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edagogy is the reflection of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politics".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G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陈义平;智者运动与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兴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芮必峰;人际传播:表演的艺术——欧文·戈夫曼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高新华;论以人为本司法观的理论基础——从新宪法修正案谈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叶强,朱今;公民宪政意识:宪政建设的观念基础[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李永东;现代家族小说的“围城”叙事[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赵庆寺,王启华;20世纪60年代美国同性恋运动兴起的历史考察[J];安徽史学;2003年02期
8 陈颖洲,徐钝;基本人权:宪法之终极追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陈天梅;略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彭启福;论科学的目标追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音正权;刑法变迁中的法律家(1902--1935)[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丛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3 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杨伟东;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强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陈章乐;社会主义法治化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张军;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及其当代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钟爱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权力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刘君栩;资本与生产力关系的哲学审视[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孙笑侠;程序的法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宏辉;民事起诉权保障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2 杨玉翠;科学与人文之间[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迎年;海德格尔存在论差异中的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张桂莲;思想芦苇的弯折[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李斌;有关合同法中显失公平规则的探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6 蔡书贵;实践性道德主体的建构与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7 徐云知;近20年语感及语感教学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8 姚亮;爱默生与美国民族文学进程[D];苏州大学;2001年
9 史晓玲;美国六十年代反文化运动透视[D];苏州大学;2001年
10 王志军;从马克思早期对宗教的批判看哲学的根本变革[D];黑龙江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康清;曾雪琴;;再谈教学过程的本质[J];南昌高专学报;2011年03期
2 张广君;;生成论教学哲学论纲:架构与特征[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4期
3 李学瑞;;厘清课堂教学的几个基本问题[J];天津教育;2011年08期
4 格特·比斯塔;赵康;;为着公共利益的教育哲学:五个挑战与一个议程[J];教育学报;2011年04期
5 姜淑慧;张舒予;;视觉文化“四因说”对教育资源开发者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6 拱雪;;学校特色建设的流程与环节[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7期
7 王立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现状与趋势[J];班主任;2011年09期
8 袁永波;;充分发挥教师在基于项目学习中的主导作用[J];广西教育;2011年23期
9 杨继环;贾锦钰;;关于构建军队网络大学课程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年02期
10 杨洁;莫瑞柏;;我国21世纪以来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研究综述[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金盛华;章志光;;试论创造力的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2 宁耀;黄玉鑫;梁全进;;邓小平教育发展观探析[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3 吴春霞;;公共教育财政制度改革面临的几个基本问题[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4 和震;;简论杜威的知识观及其对教育的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崔景贵;;略论我国高校心理教育教材建设[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东平;中国需要新的教育理念[N];学习时报;2006年
2 郝德永;教学理论研究新思维[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崔克亮;中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方向与路径[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4 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校 郭刚;建立教学大一统的观念[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5 杨东平;现代学校制度:教育改革探索与思考[N];学习时报;2006年
6 新沂市教师进修学校 晏景松;教育的理想与现实[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7 于伟邋张恰;简评《教育学》[N];光明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李建平;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教”出来的[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崔晓晖 刘金怀;对教育的终极关怀[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史艳红(作者单位:定西市卫校);论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N];甘肃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玉梅;批判课程理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劲;论人的主体性教育[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3 辛辰;网络德育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楚红娟;家长“教育参与”的公益性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宋玮;十字路口的抉择[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赵虹;人的全面发展理想和现代教育实践[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牧华;生态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陈正华;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刘虹;创新学习与教师角色转换[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朱文彪;创建学习型家庭理论与实践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721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072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