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健康人格特点及与主观幸福感关系
本文选题:健康人格 + 横断面研究 ; 参考:《中国公共卫生》2008年04期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健康人格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健康人格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705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男、女生实践活动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5,P0.01);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我-社会和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70,P0.05),低年级学生健康人格水平较高;不同生源地学生实践活动能力(F=2.987,P0.05)及健康人格总分(F=2.88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市学生健康人格水平高于城镇、农村学生;自我和谐、自我-社会和谐、实践活动能力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结论大学生健康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呈密切相关。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lthy personalit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705 college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healthy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 scores of practical activity ability of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 = 3.365, P 0.01), the scores of self-social harmony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different grade students (F-3.070, P 0.05), and the level of healthy personality of lower grade students was higher.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ctivity ability (FG2.987P05) and the total score of healthy personality (FF2.886P05). The level of healthy personality of urban stud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urban and rural students. The ability of practical activities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 Conclusion the healthy person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subjective well-being.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BBA060015) “十一五”广西新世纪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郑雪;;健康人格的理论探索[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江雅;;贫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焦虑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3期
3 严标宾;郑雪;;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3期
4 邱林;郑雪;;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判断的文化差异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1期
5 张灵;郑雪;严标宾;温娟娟;石艳彩;;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2期
6 佐斌;张陆;;学习目标和人际关系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金艳;向小军;胡烨;;医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雯;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登浩;基层党政干部的人格特质、成就动机与幸福感[D];北京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翠英;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压力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贾绪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陆;中小学教师教育幸福的结构及测量[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许立桥;高校留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与转化过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赵文进;大学生双性化人格、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全宏艳;大学生社会支持在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作用的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灵;大学生自尊、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小华;大学生人际关系满意感与自尊、心理控制源的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周亚薇;女大学生和女性管理者的幸福感及相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柳菁;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公社;中国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的几种取向[J];教育科学;2003年03期
2 张晓文,吴胜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收入及自我评价的相关性研究[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翟洪昌,史清敏,黄希庭;影响中学生自我价值感形成的诸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4期
4 张兰君;贫困大学生焦虑水平与社会支持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年03期
5 辛自强,池丽萍;快乐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1年05期
6 丁新华,王极盛;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01期
7 张雯,郑日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1期
8 徐维东,吴明证,邱扶东;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3期
9 周帆,王登峰;人格特质与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5年01期
10 杨昭宁;孔祥军;;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冯庆林;大学生特质焦虑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及其与特质焦虑关系的模型建构[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严标宾;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金声;;人格三因素论——一种关于健康人格问题的理论设想[J];学习与探索;1985年04期
2 江波;健康人格的社会条件[J];兰州学刊;1988年02期
3 张小军;人格现代化[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8年05期
4 杨斌;注意培养儿童的健康人格[J];早期教育(教师版);1988年07期
5 ;简讯[J];哲学动态;1988年07期
6 杨学良;国外健康人格动机研究述略[J];教育导刊;1989年04期
7 叶浩生;从精神分析到存在分析——析罗洛·梅的人格图像理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8 海丽;对“东方式爱情”的一点思考[J];社会;1989年09期
9 兰礼吉;从研究生心理特点谈思想政治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89年01期
10 顾丽娅;要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J];幼儿教育;1989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清渠;决不能容忍对学生心灵的戗害[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郭强(中共中央党校科社部);传统学生干部模式需创新[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张小乔;走好大学生活第一步[N];中国矿业报;2000年
4 徐少亚(南京化工大学);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N];光明日报;2000年
5 本报特约通讯员 王进;青少年:关注自我莫要迷失自我[N];河北日报;2000年
6 刘华清;儿童期性教育不容忽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7 本报记者 任涛;“不打不成材”之说该休矣[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8 褚云茂;塑造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N];文汇报;2000年
9 王德;郭颂 热情不减当年[N];中国文化报;2001年
10 周旭东 李文林(作者单位:江苏省溧水职业教育中心校);浅谈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N];江苏经济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房玉涛;东直门医院中西医结合诊治急性心肌梗死的横断面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2 苗茂华;太原市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3 张媛媛;原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所致认知功能损伤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4 杜佳梅;先天性小耳畸形临床流行病学调查[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5 常辉;屈折词缀的缺失与中介语语法的损伤[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6 卢伟;上海市糖尿病患病与死亡风险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鸿雁;视障儿童与正常儿童自我概念和个性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翁可为;深圳市中小学独生子女人格现状及教育研究报告[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陈碧云;鲁迅对病态人格的刻划给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4 蔡隆;网络时代与中学生健康人格[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5 程鲜彩;人格塑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郑州大学;2001年
6 金芬芳;齿痕舌的特征及其与脾气虚证相关性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7 姜春萍;班级气氛与中学生人格的相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8 邹燕凌;从功能看音乐的非理性实质[D];四川大学;2002年
9 毛丽芳;读图时代与符号消费[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10 关岚;男性吸毒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1017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101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