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与精神家园建设二题
本文选题:大美育 + 审美教育 ; 参考:《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年04期
[Abstract]:......
【作者单位】:
【分类号】:G40-01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道先,侯曙芳;试论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审美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彭锋;从狭义美学到广义美学——兼论蔡元培美学的现代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顾建华;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4 张占国;试论高校美育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问题[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5 刘雪燕;高校影视鉴赏课的重要性[J];滨州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6 许金;美育命题的现代性转换[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刘建军;;基督教与中世纪文学观念的内在联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马凌燕;论艺术教育与人的发展[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10期
9 林可济,江琼;略论蔡元培的美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张海英;;浅谈高等职业院校音乐教育[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阴元铮;;艺术治疗的发生机制初探[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 贺昌盛;;晚清民初“文学”学科的学术谱系——从“词章”到“美术”再到“文学”[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工;演进与运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2 曾红;传统人格的结构转换和现代延伸[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邓庆坦;中国近、现代建筑历史整合的可行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4 于平;中国现当代舞剧发展史纲要[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5 钟以俊;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及其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如密;教学美的价值及其创造[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关红实;在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情境中的吕斯百[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吉春阳;秦宣夫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赵万峰;二十世纪初(1898-1937)文化守成主义的教育思想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5年
10 赵欣歌;林风眠与中国画新传统[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莫锦国;高校摄影选修课中的审美教育探讨[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周丽;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岳友熙;人类精神的诺亚方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汪宏;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美育思想流派对学校课程设置的影响[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杨伟涛;论高职德育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发展[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颖;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新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健;蔡元培美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安徽大学;2003年
8 李杰;朱光潜的生命美学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红;中国传统诗教批判[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小龙;纪念性建筑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取向[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芳;;蔡元培美育思想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J];知识经济;2010年04期
2 李霞;;让文学形象永留儿童心中[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02期
3 袁春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03期
4 刘琴;;浅谈古诗教学中的美育[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02期
5 闫伟伦;;培养审美情趣 提高审美能力[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02期
6 张月亮;房燕红;;当代高职学生思想问题及教育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01期
7 黄卫星;;审美教育的价值建构功能开发[J];教育评论;2010年01期
8 李国毅;冯广国;;审美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建构的灵魂[J];教育导刊;2010年02期
9 孟繁;;多媒体音乐教学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1期
10 杨建洪;;浅谈学生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其木格;;“蒙古舞传统舞蹈实验教学”终期实验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2 闫冬媚;;美术课堂中的素质评价[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3 苏莹;;以美促学,以美育人——浅谈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审美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4 王瑾;;初中英语教学的美育熏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5 谢君荣;;发掘语文教材内容的美育因素提高学生审美能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6 刘幼红;;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模式反思[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7 王景勤;;苏霍姆林斯基美育思想初探[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8 丁钢;;内涵与功用——关于乐教的争鸣[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9 张传燧;;论玄学与魏晋南北朝审美教育[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10 何齐宗;;先秦儒家美育思想探讨[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家川县张川学区 王芳林;浅谈课堂教学艺术[N];甘肃日报;2010年
2 大庆师范学院 何长仁;崇高审美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N];光明日报;2010年
3 陈静;在学科碰撞中点燃学生音乐激情[N];钦州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陈续 通讯员 蔡丽丽;人生导航自今日始[N];光明日报;2010年
5 鹿邑县玄武镇大陈小学 程雪梅;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N];周口日报;2010年
6 赵家治;东丰农民画的感染力[N];吉林日报;2010年
7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 王直华;完整的文化滋养完整的人[N];大众科技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孙印风;丹青夙愿 翰墨情缘[N];中国信息报;2010年
9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邓军海;美育三阶:善感、趣味与境界[N];光明日报;2010年
10 黄龙县中心小学 杜妙莉;多媒体带给孩子们的乐趣[N];延安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闫翠静;席勒的美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敦广;审美现代性视角下的美国音乐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祖国华;思想政治教育审美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赵崇乐;体育审美教育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郑素华;审美教育行为特征的人类学探析[D];复旦大学;2008年
6 闫春梅;童话精神与儿童审美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正江;中华人民共和国美育的命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鲁定元;文学教育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尹爱青;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元华;中国高职教育中的审美教育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孙俭俭;文言文审美教育的失落与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赵建峰;审美与自由[D];苏州大学;2009年
4 刘佳;当代消费社会语境下的审美教育问题[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杨慧林;中学数学审美教学的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从华;语文审美教育本体论研究的问题与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春燕;解释学视野下的当代大学生美术审美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卢鹏;高职院校美术史论课程教学改革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金莲;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古典诗歌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范一蓉;以美立德[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032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103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