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重新确立乡村教育的根本目标

发布时间:2018-07-07 13:40

  本文选题:乡村教育 + 精神危机 ; 参考:《探索与争鸣》2008年05期


【摘要】:对乡村教育问题的追问,应该在三个层面展开:教育权利的保障与机会的平等;乡村教育文化视野的拓展;乡村少年在教育中的健康生存如何可能。乡村教育的根本目标乃是乡村少年的精神成人。这意味着怎样在被社会现代化与教育的现代化设计框架之遮蔽中显现乡村教育的独特蕴涵,在促进乡村少年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的同时又保持与乡村社会的共契,就成了当下教育问题的关键。就目前而言,要使乡村教育凸显对乡村少年健康发展的关照,需要调整乡村教育对乡村少年的想象,显现乡村教育的乡村意蕴,拓展乡村教育的文化内涵,培植乡村教育的内在精神。
[Abstract]:The question of rural educ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on three levels: the guarantee of the right to education and the equality of opportunities, the expansion of the cultural field of rural education, and the possibility of the healthy survival of rural teenagers in education. The fundamental goal of rural education is the spiritual adult of rural youth. This means how to show the unique implication of rural education in the shadow of the modern design frame of social modernization and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rural youth and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and to maintain a common understanding with rural society while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rural youth and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It has become the key to the current education problem. At present, in order to make rural education highlight the care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rural youth, it is necessary to adjust the imagination of rural education to rural youth, to show the rural implication of rural education, and to expan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rural education. Cultivate the inner spirit of rur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52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谭同学;;村庄秩序、文化重建与现代化类型[J];东岳论丛;2006年02期

2 刘本锋;;试析乡风文明建设的“瓶颈”[J];求实;2006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庞德英;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2 郭祥;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与毛泽东农村革命思想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3 郭维芬;乡村的悲歌[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沛照;乡村发展与学校教育的文化选择[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5 施月峰;我国欠发达地区乡村治理机制改革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6 黄宝满;广西少数民族高中校园制度文化的哲学思考[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健吾;《辞海》中有关波德莱尔等人的评价问题——与《辞海》编委会商榷[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2 ;陶行知的故事[J];安徽教育;1981年08期

3 胡福星 ,杨鑫辉;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J];江西教育;1981年09期

4 戴自俺 ,楼化篷;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我见[J];江淮论坛;1981年06期

5 戴自俺;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九十周年——陶行知研究资料的参考书目整理[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6 Γ.A.库尔萨诺夫 ,玉清;哲学领域的思想斗争[J];国外社会科学;1981年02期

7 张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纪念先生诞辰九十周年而作[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8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展览》在宁展出[J];江苏教育;1981年04期

9 吴贻芳;;纪念陶行知 学习陶行知——在江苏省陶行知先生诞辰九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J];江苏教育;1981年11期

10 张文郁;;陶行知传略[J];晋阳学刊;198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温梦渔;程星炜;;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搞好农村教育改革[A];学陶师陶 贵在实践——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二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6年

2 荆世华;;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探索与思考[A];'96陶行知教育思想与职业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3 梁承哲;;以陶为师 加强师德教育[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4 乔光文;;以陶为师 提高农村教育工作者的素质[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5 冯毅;;在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6 郭笙;;重视师范教育 改革师范教育——简论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7 杨伯予;;以陶为师,端正党风,重视教育,振兴中华[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8 赵淑戡;;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浅论[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89年

9 刘辉汉;;寻觅乡村教育的曙光——前元庄实验学校整体改革实验报告[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89年

10 侯怀银;;论陶行知关于教育民主化理论与实践[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8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京晓庄学院成立[N];光明日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俞巧云 徐苏 本报通讯员 蒋海鸥;杨瑞清扎根乡村教育的心迹[N];新华日报;2000年

3 本期《焦点论坛》主持人 李庆英 特邀嘉宾 宋恩荣 张海英 周逸先;三人行:走向平民[N];北京日报;2001年

4 记者 乔虹;NGO关注“贫困中的贫困”[N];中国妇女报;2001年

5 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调查组;擎着理想的火把点燃人生[N];光明日报;2001年

6 赵五生;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N];河北日报;2001年

7 李秀蓉;现代农业需要高素质农民[N];中华合作时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龚永泉;乡村教师的精彩人生[N];人民日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陶世安;文化遗存保护亟待加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10 本报评论员;农村教育需要“愚公”精神[N];中国教育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梅晓云;文化无根—以奈保尔为个案的移民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2 张艳梅;海派市民小说与现代伦理叙事[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清;正义与功利[D];武汉大学;2005年

4 吴庆军;《尤利西斯》的叙事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崔玉婷;邹平教育模式与延安教育模式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夏光武;黑塞作品在美国的接受与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闫引堂;国家与教师身份[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海云;新教育中国化运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济洲;文化视野中的村落、学校与国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金罗;人类命运的探索者[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邹黎明;人类灵魂永恒的守护者——试论福克纳前期作品中的道德拯救观[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红艳;论《战车上的乘客》中的苦难与超越主题[D];安徽大学;2001年

4 方军;自我的历程[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何永波;审丑:《围城》的艺术世界[D];延边大学;2002年

6 王媛媛;猎手的悲歌[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在全;民国福建乡村建设运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关晓辉;菲谢尔的写实绘画与现代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袁方成;财政短缺下的乡村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肖如平;民国时期保学在江西推行的历史考察[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1051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1051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8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