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数字化学习港”的实践探索与研究
[Abstract]:Combin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ducation Reform Project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demonstration of the Digital Learning Port and lifelong Learning Society"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digital learning port, which is aimed at all kinds of learners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in communities, towns and enterprises. Using the digital means and the third party service way to construct the grass-roots learning organization, to carry out the typical application demonstration, to explore the digital learning model, the service model, the management model and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so on the research and the practice achievement, etc. As well as the good social benefit and the positive influence which 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produces.
【作者单位】: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厉以贤;;终身学习视野中的社区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春玲;对新世纪校长个性化培训的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年06期
2 徐晓林;陆虹;;混合教学模式在“程序设计基础”中的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7年20期
3 屠高,唐德善;欠发达地区的制度创新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14期
4 陈红梅;中外学校职业指导比较研究探略[J];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04期
5 郑晓梅;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19期
6 戚谢美,王静;教育产业综述及其发展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28期
7 祝成生;成人教育目的性反思及其现实基点[J];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34期
8 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张尚兵,张尚武;个性化教育特征与实施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马叔平;致力于建设 学习化社会──北京成人教育回顾与展望[J];北京成人教育;199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纪红;郭公民;;多媒体辅助教学现状的分析[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2 李莉;陈秀峰;余童心;;基于混合学习理念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式与策略[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斯琴图亚;;信息技术与高校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袁洁;;利用两种教学优势,构建新型学习模式[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赵红亚;;试论学习型社会大学的整合策略[A];2007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6 仪淑丽;;网络教育时代的教师角色重构[A];“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研讨会暨第十三次职业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德静;基于科技创新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5 王延文;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谢登斌;当代美国课程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丁海东;儿童精神:一种人文的表达[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增田;对话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徐湘;论教师教学生活的智慧[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华芬;师生网络沟通现状及其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艺文;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超良;类精神:当代教育的应然追求[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熊颖;初中物理“情—境”教学的研究及实践[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金斌华;创新教育与创新型教师的培养[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6 沈书生;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育改革[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许凯;论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伟;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傅红;新世纪高校素质教育以德为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郑伟山;基于Web的中学建构性教学模式[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厉以贤;学习社会的理念和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产业动态[J];每周电脑报;2003年06期
2 ;国家级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启动[J];中国考试(高考版);2003年01期
3 钟伟;;2004教育信息化新举措[J];中国信息界;2004年08期
4 李彬;;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开展非学历社会服务的研究[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5 任善恂;张国华;王永全;;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系统模式探讨——“规范、评价和资源配置”的三位一体系统[J];教育信息化;2005年18期
6 曹百晶;;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两会代表、委员畅谈现代远程教育[J];中小学电教;2006年03期
7 李淑艳;于波;;我国开展远程教育的政策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06年05期
8 ;全国首个数字化学习社区典型应用示范学习中心揭牌[J];中小学电教;2006年10期
9 冯锦章;;我国远程教育新的历史发展大纲之研究——三论我国远程教育新的历史发展机遇[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陈学建;万锋锋;;广西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发展现状及对策[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章国英;章翔;;网格环境下的数字化学习港模型研究[A];2009国际信息技术与应用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本文编号:21497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149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