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科教人才政策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
[Abstract]:Since its independence, the Singapore government ha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training, vigorously promoted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formulate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olicies, actively funde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accelerated the introduction of overseas talents, and strongly promoted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es. Thes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have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to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G533.9;F12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向前,叶民强;新加坡人才政策对福建人力资源开发的启示[J];人口与经济;2001年S1期
2 贺英明;新加坡的科技人才政策[J];全球科技经济了望;1999年01期
3 潘春华;;苦练内功开拓市场 成功实现转型升级——江苏华通重工搬迁扩建剑指“百亿”[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1年Z1期
4 宋东舢;;开发区要成为转型升级主战场[J];今日浙江;2010年19期
5 金雄伟;;包容性发展与中国转型升级——学术研讨摘要[J];人民论坛;2011年12期
6 张旭霞;;新加坡利用外资发展民族经济的战略与政策[J];南洋问题研究;1984年02期
7 张星岩;;新加坡掀起咨询热[J];国际展望;1985年16期
8 ;书丛摄珍[J];商讯商业经济文荟;1985年02期
9 董贞尧;一条十分重要的外贸渠道——参加新加坡“工商展览89”有感[J];中国工商;1989年11期
10 张瑞德;新加坡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其影响[J];世界经济;198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凯欣;;新加坡茶文化[A];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C];2000年
2 ;世界六大花园城市[A];河南风景园林——学术论文集(第三期)[C];2005年
3 张瑞美;;医院优质服务6+6[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李一平;;新加坡的现代化与文化转型[A];五缘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倪易洲;;新加坡、澳大利亚节水管理体系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6 蔡志祥;;区域研究与国际视野:潮州、香港与东南亚[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臧雷振;;比较视野下的国际社区参与实践[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8 刘管平;郭昊羽;;以花园城市新加坡为例谈城市园林设计的几个特点[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1999年
9 林毅;魏勇;王文贵;陈登杰;李玉冰;严玉宝;胡娟;;新加坡鹦鹉感染沙门氏菌病的诊断[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梁中国;;美丽成就品牌[A];中国企业家世纪论坛(2007美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胡键邋通讯员 岳宗;分享转型升级经验 加强合作实现共赢[N];南方日报;2008年
2 ;浙江打响经济转型升级攻坚战[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3 记者 徐军;以转型升级破解经济风暴[N];中国企业报;2008年
4 记者 吴坚;浙江进京揽才推动经济转型升级[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8年
5 ;破立结合加快转型升级[N];金华日报;2008年
6 李欣昌;永康:经济保稳促调工业转型升级[N];中国特产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毛传来;加快转型升级 推进又好又快发展[N];浙江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朱海兵 通讯员 汪建强 吴姗;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N];浙江日报;2008年
9 记者 晏飞 通讯员 邓志林;石岐区力促三产转型升级[N];中山日报;2008年
10 俞晶;“四重奏”奏给转型升级企业[N];中国国门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景峰;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魏炜;李光耀时代的新加坡外交研究(1965-1990)[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卢正涛;新加坡威权政治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4 庞卫东;新马分离与合并研究:1945-1965[D];厦门大学;2009年
5 林青;新加坡地区变应性鼻炎中医证候学研究和临床治疗[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方桂香;新加坡华文现代主义文学运动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郑敏;中国苔类植物染色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虎;国家利益与媒体国际报道[D];暨南大学;2007年
9 张斌;李光耀、苏哈托、马哈蒂尔强国政治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廖文辉;马新的中英文源流东南亚研究及其比较(1800-1965)[D];厦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若尔;香港和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张慧研;1965-1969年新加坡与美国关系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林方榕;新加坡双语教育发展历史研究与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高茹;新加坡儒家伦理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滕连帅;新加坡推行电子政务的经验和启示[D];吉林大学;2006年
6 蔡小贞;香港和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竞争态势分析:1980-2005[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尹晓丽;新加坡对大国外交战略的形成与演变[D];吉林大学;2007年
8 李炳梅;功能消化不良证候分布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董立彬;新加坡现实主义外交政策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莉;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加坡双语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637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163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