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特色价值教育——对一种隐性公民教育的探析及其启示
[Abstract]:German value education focuses on moral themes and is linked to social,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education. In addition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rect values, world outlook and moral norms, judgment, responsibility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re all important parts of it, so value education in Germany is also a kind of civic education. It pays attention to the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ode have certain reference and enlightenment significance to the moral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分类号】:G55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坤庆;论价值、教育价值与价值教育[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文钦;;何谓“为学术而学术”——纯学术观的类型学考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1期
2 侯合心;国有商业银行机制变革中的非显性问题[J];财经科学;2004年05期
3 黎琼锋;王坤庆;;引导选择:让教学成为丰富的价值世界[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4期
4 郭雅杰,魏文武;法治、德治与社会主义民主[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12期
5 熊淑媛;诚信原则是我国市场经济下法律与道德的共同基础[J];理论与改革;2004年04期
6 袁友军;民营企业的家族经营分析[J];南方经济;2003年04期
7 教军章;行政伦理的双重维度——制度伦理与个体伦理[J];人文杂志;2003年03期
8 胡子祥;李小平;;高等教育顾客感知服务价值的实证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陈胜云;制度选择文化:一种文化史观[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陈立旭;;双重聚焦:财富的流通与意义的流通——费斯克的大众文化抵抗理论[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付秀荣;和谐多样:当代中国的文化选择[D];吉林大学;2005年
3 荀振芳;大学教学评价的价值反思[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张佑林;江浙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杜惠洁;德国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徐长春;国际政治的逻辑[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7 吴亚林;价值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苏鸿;迈向意义的世界[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国钧;“乌托邦”还是“科学”[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孙祥壮;知识产权法治构造的理论逻辑[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亚;论出版经营活动中的信用问题[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拥华;行为选择、博弈地位与制度变迁[D];吉林大学;2004年
3 刘育猛;论马克思恩格斯的诚实信用思想[D];中南大学;2004年
4 吕明再;温州商会的兴起: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范例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5 张志丹;创新城市社区党建与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郭庆生;盐城经济开发区中学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的个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鸿韬;社会转型期经济伦理制度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粟世来;消费主义与审美生活转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回花;1980年来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或大纲)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吴原;寻找失落的理想[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峰;;论教育学的价值哲学基础——基于舍勒的现象学价值哲学[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年03期
2 薛德美;;德国小学的“性启蒙”[J];报刊荟萃;2011年07期
3 程玮;;德国另类学校——“自由之校”[J];现代青年(细节版);2011年06期
4 ;声音[J];科学生活;2009年12期
5 张坤鹏;张金华;;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J];辽宁教育;2011年06期
6 徐贲;;笔记产生不了学问[J];中国新闻周刊;2011年31期
7 车驾明;;德国的办公学校[J];外国教育资料;1998年01期
8 刘秀英;;新闻月评[J];少年儿童研究;2011年17期
9 ;环球采撷[J];芳草(经典阅读);2011年09期
10 高万祥;;人格浓缩在细节里[J];教师;2011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齐梅;;考试与教育评价理论的沿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2 马克·第帕普;;谈谈世界教育史研究方法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3 包蕾萍;;独生子女现象的百年回顾与思考——一种集体心理的文化解读[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4 於遒;;良知伦理视野下的叶圣陶教育伦理观及其当代意义[A];叶圣陶教育思想在当代的价值——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王桂平;陈会昌;;初中生自我控制的心理机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童宏保;;教育经济学研究中的“经济分析”和“经济学分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申继亮;;是分化还是整合?——谈教育心理学体系重构[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张瑶;宋维真;崖秋耕;顾景坤;马若飞;;多动症儿童心理测查结果及初步分析[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9 钱振宇;;网络教育任重道远[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10 王竹颖;;少儿班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概观[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青木;德国:想当教师不容易[N];科学导报;2005年
2 湖南省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吴 刘光明;校长首先应当做“领导”[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李忠东;德国的环境教育求真务实[N];中国社会报;2005年
4 本报驻柏林记者 柴野;“汉语热”在德国持续升温[N];光明日报;2005年
5 俞可;教师多患“蜡炬成灰”症[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徐迅雷;“有教育”与“没教养”[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7 刘纯友;全面深化安徽与下萨克森州教育合作[N];安徽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岳晋峰;教育,是能源转型的关键[N];山西日报;2008年
9 高靓邋编译;“富国俱乐部”教师收入有差距[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记者 王建华;老牌欧洲国家教育正被亚洲赶超[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杜惠洁;德国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先义;德育价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坤;德国和平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田莉;生成性评价论[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价值观研究[D];聊城大学;2009年
4 顾珏;老制度和新标准[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健;论学生评价伦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兴华;从跨文化的视角看我国中学生个人认识论的特点[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关爽;网络教育评价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郝芳;教师的课堂教学价值取向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慧霞;教师课程观念的问题检讨与对策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原永新;教育理论的学派归宿[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630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363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