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教师使用教科书的过程分析与水平测定

发布时间:2018-12-09 15:23
【摘要】:教师与教科书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在G.Hall与S.M.Hord关于课程实施水平测量模型CBAM(即Concerns-Based Adoption Model)的基础上,分析了教师使用教科书进行课程实施的主要过程,进而构建了教师使用教科书的水平模型,改进了S.M.Hord等人设计的IC成分检核表,并以五位小学数学教师为个案,对教师使用教科书的水平进行了测定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教师使用教科书的水平模型,其有效性、准确性比较理想;从提高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的角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切实可行,成效显著。
[Abstract]:Teachers and textbooks are two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course of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On the basis of CBAM (Concerns-Based Adoption Model), the level measurement model of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between G.Hall and S.M.Hor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cess of using textbooks to implement curriculum. Furthermore, the level model of teachers' use of textbooks is constructed, and the IC composition check table designed by S.M.Hord et al is improved. Taking fiv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as an example, the level of teachers' using textbooks is measured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vel model of teachers using textbooks is effective and accurate, and it is feasible and effective to promote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from the angle of improving teachers' use of textbooks.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基础教育新课程新教材研制开发机制与质量监控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批准号:BHA030025;级别:国家一般)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度规划基金项目《教科书研究方法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课题批准号:07JA880058)
【分类号】:G4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谢小芸;;从认知耗散结构的形成看教科书“学材化”的功能[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毕华林,刘冰;试论化学教材内容的生成[J];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11期

3 孔凡哲;王郢;;提升教师教科书评价意识保障教科书质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1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燕;78例成人牙颌正畸治疗非病因疼痛的调查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4年02期

2 毕华林;;教材功能的转变与教师的教科书素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毕华林;走向生本的教科书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yN;数学教学生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孙葆丽;奥林匹克运动人文价值的历史流变[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兰志龙;挪用公款罪客观要件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2 李革华;我国宪法文化的省思与建构[D];湘潭大学;2006年

3 林菲菲;新课程背景下情境教学的比较教育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熊昌萍;农村教师教材再开发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张宁;创造性使用中学化学教科书[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许燕红;中学化学教科书探究性内容的编写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田晓梅;文化与化学教材的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钟艳华;案例教学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宋莲;民事诉讼的法理基础[D];苏州大学;2007年

10 廖青松;从劳动争议分类看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D];湘潭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孔凡哲;基础教育教科书质量保障机制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史宁中,孔凡哲,李淑文;课程难度模型:我国义务教育几何课程难度的对比[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毕华林,亓英丽;化学课程编制中的知识价值观[J];化学教育;2002年Z1期

4 孔凡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05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晓鹏;人教社高中化学教材“学材化”探索的评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文中;高等学校的讲授课[J];求是学刊;1980年04期

2 林宝全;略评蔡仪主编的《文学概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3 罗荣根;当前国外英语“限制作文”教学的情况[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4 李秀林;关于原子在磁场中能级分裂的问题[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S1期

5 李春岚;要加强连句成段的训练[J];江西教育;1980年02期

6 颜如尧;关于向量乘法的逆运算[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0年S1期

7 苗慧兰;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8 张同善;学校教育应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9 B·A·苏霍姆林斯基 ,周蕖;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5期

10 G·C·查特兰 ,李环;一个教师的笔记[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文成功;;常见同程及异程系统设计方法的改进[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6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1996年

2 贾春英;王婷婷;;兔肺水肿模型制备[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3 张玉艳;段珩;钟学义;;家兔急性肺水肿实验[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4 蔡鄂;王世云;;淮海战役中解放军战役指挥研究[A];淮海战役新论——纪念淮海战役暨徐州解放5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8年

5 金欣;;对中学用英汉词典编纂的思考[A];中国辞书论集1997[C];1997年

6 许芸;潘政敏;;交际法和中学英语教学[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王守中;;平原事件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兼与路遥、周锡瑞教授商榷[A];义和团平原起义10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8 胡富国;;各级干部学习和了解山西历史的教科书[A];三晋文化研究会十年文存[C];1999年

9 高玉波;;规划技术在关联项目选择中的应用[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上)[C];1999年

10 刘秀明;;高一英语新旧教材对比研究[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杨骞;校本课程开发应注意的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记者 李建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启动[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慕蓉;实用是物理教科书的新追求[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黑龙江省伊春市师范学校历史专业副教授 项福库;我最喜欢的历史教科书[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浅谈怎样自学《心理学》(未完待续)[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6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高鸿业;专业论文和大学本科水平之间的桥梁[N];光明日报;2000年

7 美国马里兰大学经济系教授 钱颖一;出自经济学大家的入门教科书[N];光明日报;2000年

8 余晓葵;漏洞百出的美国教科书[N];光明日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苏金远 通讯员 李辉;大学教材“老化”追踪[N];湖北日报;2000年

10 刘静;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N];河北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爱玲;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及其理论构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杨晓萍;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周海涛;走向创新时代的大学课程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任丹凤;中小学教科书编制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蔡同军;普罗米修斯的火种[D];苏州大学;2003年

7 金真迪;解放后韩·朝·中国朝鲜族文学教育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8 杨中枢;学校课程管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牧华;课程研究的生态主义向度[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淑悦;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初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牧华;生态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吴品杉;“研究性学习”的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4 郑晓梅;我国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周晓鹏;人教社高中化学教材“学材化”探索的评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6 常小勇;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初步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7 张艳华;我国学校体育思想流变及大学体育课程演进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魏斌;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文化哲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蔡恒剑;从形式观的变迁看文学概论教学及教科书的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杨菊平;感知的局限性、可错性及其突破和矫正[D];厦门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3696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3696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7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