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利他思想的责任道德教育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其平;;梦的本质的心理学解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范红军,何建军;论高师历史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丁俊武,周志俊;教练员威信的维护与发展[J];安徽体育科技;2001年04期
4 李f,朱淑明;运动负荷的深层次分析与运用[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1期
5 张丽萍;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6 王丽萍;人格与政治:政治心理学领域核心关系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王丽萍;;政治心理学中的态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沈芸;浅析投稿动机与优化控制[J];编辑学报;2002年03期
9 袁艳;对时尚杂志批判的批判[J];编辑之友;2004年06期
10 张田;;论媒体对社会性别的文化建构[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罗宝珍;;浅析叛逆期青少年对电视的逆反心理[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徐新林;;文化冲突、和谐校园与农村大学生社会化[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段永刚;大众传播媒介资源配置刍议[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秦启文;企业理念的理性反思与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原;员工心理契约的结构及相关因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5 戚业国;民间高等教育投资的跨学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6 王文忠;修辞活动的民族文化特点[D];黑龙江大学;2003年
7 张树平;建筑火灾中人的行为反应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8 邱扶东;心理学范式的旅游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李炳全;人性彰显和人文精神的回归与复兴[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晶;幼儿园亲师沟通状况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蔡军连;高中信息技术课角色扮演教学的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何静;青少年人格教育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王浩;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及其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宏涛;论网络时代的教师角色[D];河南大学;2001年
6 蒙健(方方土);论社会行为的自我管理[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胡吉红;当前我国农村的贫困与文化扶贫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8 周淑瑾;於梨华文学作品与海外华人的再社会化[D];福州大学;2002年
9 杨志亭;体育在人的早期社会化过程中作用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张学军;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创造性、未来成就能力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爱玲;;基于传统利他思想的责任道德教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7期
2 王伟芳;;论企业领导的基本道德品性[J];兰州学刊;2007年04期
3 陈兴安;;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变革的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07期
4 陆自荣,杨凤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体制的人格基础[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01期
5 陈正祥;当代大学生的责任道德教育[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李合亮;SARS对人口社会学的挑战[J];西北人口;2004年01期
7 徐德英;论以德立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8 邓江玉;名校毕业生免谈的联想[J];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04期
9 郁建兴;假如我今年上大学[J];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04期
10 鲍刚毅;试析《周易大传·系辞》中合理性思想及现代意义[J];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李娜;我市举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宣传咨询活动[N];廊坊日报;2009年
,本文编号:25572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557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