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基于怀特海摄入理论的课堂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1 05:16

  本文关键词:基于怀特海摄入理论的课堂教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以著名哲学家怀特海的思想为主要代表的过程哲学,正在当代蓬勃发展,其影响涉及到了哲学、宗教、科学、教育等众多领域,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作为怀特海过程哲学核心范畴的摄入理论是以动态的、联系的和立体的视角,以主客内在统一的方式来观看、理解和解释世界及其本质的。摄入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认知者和认知对象是互动生成、内在统一的。 本研究以怀特海摄入理论为基石,阐释了摄入理论对教育特别是教学活动的启示,揭示了基于摄入理论的教育哲学观和教学过程观。本文从新的视角审视了课堂教学的本质——理解和创生过程,进而建构了“过程教学”的理念,提出旨在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创造性发展的教学原则和实践策略,通过案例说明了“过程教学”实践如何对学生作为“超体”的肯定、如何关注“共情”、如何把握教学的节奏、如何培养直觉思维、如何强调审美和如何尊重差异,以期为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提供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以及可资借鉴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怀特海 摄入理论 课堂教学 过程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420
【目录】:
  • 中文提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11
  • (一) 问题的提出7-8
  • (二) 研究现状8-10
  • (三) 研究方法10-11
  • 一、怀特海的主要哲学思想11-17
  • (一) 怀特海哲学思想的渊源11-12
  • (二) 怀特海的主要哲学思想及其演化发展12-15
  • (三) 怀特海的摄入理论15-17
  • 二、怀特海摄入理论背景下的教育哲学17-28
  • (一) 摄入理论背景下的教育哲学17-24
  • 1、教育价值观17
  • 2、学习机理、知识观、学习观17-20
  • 3、教育节奏、教学、教师观20-22
  • 4、选择性教育、学生观22-24
  • (二) 摄入理论背景下的基本教育理念24-28
  • 1、超越僵化,力求创新24-25
  • 2、克服对立,实现平衡25-26
  • 3、关注过程,体现节奏26-27
  • 4、把握艺术,灵活教学27-28
  • 三、基于摄入理论的课堂教学本质:理解和创生过程28-39
  • (一) “过程教学”的基本取向28-34
  • 1、教学主题:五彩缤纷的生活28-29
  • 2、教学目的:智慧超越知识29-30
  • 3、教学过程:生命体验30-32
  • 4、教学方式:充满想象的探索32-33
  • 5、教学内容:回归直接经验33-34
  • (二)过程教学的特征34-39
  • 1、生成性34-35
  • 2、情境性35-36
  • 3、创生性36-37
  • 4、规律性37-38
  • 5、享受性38-39
  • 四、“过程教学”的实践策略39-56
  • (一) 对学生作为“超体”的肯定39-41
  • (二)关注共情41-44
  • (三) 把握教学的节奏44-48
  • (四) 培养直觉思维48-50
  • (五) 强调审美50-53
  • (六) 尊重差异53-56
  • 五、对“过程教学”的反思56-59
  • (一) 合理性56-57
  • (二) 困难与局限57-59
  • 结论59-60
  • 参考文献60-63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63-64
  • 后记64-65
  • 详细摘要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丽;温恒福;;我国怀特海有机哲学研究85年[J];求是学刊;2011年04期

2 王世红;;怀特海过程哲学视野中的知识观[J];学术交流;2011年06期

3 阮阳;;从怀特海过程教育哲学的视角看现代教学[J];基础教育;2007年10期

4 约翰·布坎南;黄清;;过程心理学与同情心[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张晓瑜;赵鹤龄;;“误置具体性谬误”与课程变革——基于过程哲学的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19期

6 靳玉乐;王洪席;;基于过程哲学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22期

7 何金钟;;高峰令人肃然起敬[J];基础教育;2006年05期

8 郝玉梅;;浪漫、精确、综合:低年级朗读指导三阶段[J];语文教学通讯;2011年18期

9 肖迎霞;;一个企业 两个领导[J];发现;2010年09期

10 张yN娜;;科学与宗教的协举模式[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峰强;陈英敏;;怀特海有机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融通及启示[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刘明;;怀特海与教育:实践和思想[A];2002年全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唐力权;钱吉利;;《〈周易〉与怀特海之间——场有哲学序论》[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4 高峰强;叶浩生;彭运石;;过程(建设性后现代)心理学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张文喜;;从过程哲学看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批判——读派莫莱的《马克思和怀特海:过程、辩证法和资本主义批判》[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李学;容中逵;;论教育目的的生成性——基于杜威与怀特海的比较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张学广;;后现代主义与生态世界观[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守吕;;论宗教与科学[A];“哲学、宗教和科学:传统与现代的视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宛小平;;简论方东美宗白华时空意识与西方时空意识的异同——兼论方宗俩先生以时空为形而上的艺术哲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程仲棠;;蕴涵“怪论”与逻辑认识论[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为华;沉湎怀特海[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陶春;怀特海与中国[N];学习时报;2002年

3 (美)小约翰·B.科布 (美)大卫·R.格里芬 (台湾)俞懿娴 寇东亮 郑伟 宇杰 曲跃厚/编译;怀特海 和谐回应东方[N];社会科学报;2002年

4 宇杰 曲跃厚;怀特海与中国[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记者 毛黎;iPS生成过程得到极大简化[N];科技日报;2008年

6 王治河;后现代是一个机会[N];中华读书报;2005年

7 奇 云;Y染色体活跃 男性还将灭绝吗[N];大众科技报;2003年

8 杨宏声;“是论”之辨对于深化中西哲学比较的意义[N];社会科学报;2004年

9 金惠敏;后现代“帝国”:一个正在扩张的版图[N];中华读书报;2002年

10 多哥·古德金(Doug Goodkin)著 刘沛 摘译;新千年的奥尔夫音乐教育[N];音乐周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黄铭;怀特海的创造性哲学及其宗教文化意蕴[D];浙江大学;2005年

2 但昭明;机体生成之道[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张香兰;从实体到过程:现代教育的思维转向[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卢建筠;教育思维方式转向之透视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金永得;探索作为整体的教学艺术[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郭继民;庄子哲学的后现代解读[D];山东大学;2008年

7 安桂清;整体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洁;基于怀特海摄入理论的课堂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张建强;理性主义文化模式内涵的转换与怀特海的有机论重构[D];山西大学;2004年

3 王文;怀特海教育思想述评[D];汕头大学;2008年

4 吴柳烨;怀特海教育哲学思想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刘宝福;怀特海事件理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周应中;怀特海自由教育思想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7 郑敏希;怀特海“事件”理论溯源及阐释[D];吉林大学;2008年

8 邱阳;怀特海教育哲学对网络课程设计的启示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侯志忠;当代西方宗教哲学对上帝属性的探讨[D];山西大学;2008年

10 吴雁飞;怀特海的宗教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怀特海摄入理论的课堂教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89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789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5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