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理工科大学生创造力表现的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6 23:48
  当前,随着领域创造力思想的兴起,在具体的领域内开展研究已成为创造力研究的一大趋势。理工科的学习是一个特定的领域,学生在专业领域内表现出的创造力与一般创造力具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有必要对理工科大学生的创造力进行专门的研究。传统的创造力研究多从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创造性产品以及创造性环境四个视角出发,采用成熟工具或自编工具开展研究,其关注的是创造性潜力而非现实表现,无法真实地反映理工科大学生创造力的现实表现。此外,环境和动机对创造力具有预测作用,但环境对创造力的影响机制及三者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基于此,本研究将从现实表现的层面考查理工科大学生的创造力,同时还将考察环境和动机对理工科大学生创造力表现的影响机制。本研究将从三个方面对此开展研究:第一,开发一套测量理工科大学生创造力表现的研究工具;第二,对理工科大学生的创造力表现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第三,探究环境、动机和创造力表现的关系。在具体的研究中,采用自编理工科大学生创造力表现问卷、大学生学习动机量表和高校创新环境问卷,调查分析创造力表现现状,并对三者的关系及环境影响创造力表现的机制做了深入探讨。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理工科大学生创...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理工科大学生创造力表现的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探索性因素分析碎石图(22个项目)

路径图,验证性因子分析,理工科大学生,创造力


结果说明理工科大学生创造力表现量表的构想效度总量表和三个分量表均了心理测量的要求。.5.1.2 验证性因子分析(CFA)本研究将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验证初始量表的结构效度。本研究选取指标作为模型拟合效果的指标:拟合优度的卡方检验(χ2 /df)、拟合度指标(GFI似误差均方根(RMSEA)、标准拟合度指标(NFI)、相对拟合度指标(RFI)、增合度指标(IFI)、非标准拟合度指标(TLI)和比较拟合度指标(CFI)等。模型拟合结果见表 12。模型拟合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如图 2 所示。表 12 理工科大学生创造力表现量表的模型拟合指数指标 χ2 df χ2 /df GFI NFI RFI IFI TLI CFI RMSEAM 506.91 201 2.522 0.904 0.888 0.871 0.929 0.918 0.929 0.060:M 为结果指数。

模型图,外部动机,内部动机,中介效应


并以此检验高校创新环境、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和理工科大学生创造力表现之间的关系模型。具体路径图详见图1。对结构方程模型的模型各个参数估计和检验采取方差极大似然法,结果见表 6。表 6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中介模型整体检验模型 χ2 df χ2 /df GFI NFI RFI IFI TLI CFI RMSEA中介 298.309 71 4.202 0.932 0.925 0.903 0.941 0.925 0.941 0.073图 1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在创新环境和创造力表现之间的中介效应模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生科学创造力调查[J]. 于海琴,庞秀梅,薛文芳,江慧.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9(02)
[2]促进还是阻碍?——外在动机影响创造力综述[J]. 王天力.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8(06)
[3]拔尖人才培养中的大鱼小池塘效应及启示[J]. 于海琴,陈亮亮.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4]工科院校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研究——基于对J工科大学的调查分析[J]. 李庆丰,胡万山.  复旦教育论坛. 2016(03)
[5]大学生创造力倾向发展研究——基于对北京工科院校J大学的调查分析[J]. 李庆丰,胡万山.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6]有关创造力测量的一些思考[J]. 贡喆,刘昌,沈汪兵.  心理科学进展. 2016(01)
[7]创造力:情境影响因素综述及研究展望[J]. 陈辉辉,郑毓煌.  营销科学学报. 2015(02)
[8]激励方式对员工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J]. 杨晶,刘舶航,王斌,时勘.  人类工效学. 2015(01)
[9]参与科研对理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影响的实证研究[J]. 郭卉,刘琳,彭湃,杨文娇.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02)
[10]创造力研究:心理学领域的四种取向[J]. 贾绪计,林崇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博士论文
[1]创造教育环境研究[D]. 田友谊.华中师范大学 2007
[2]影响员工创造性绩效的组织情境因素及动机机制研究[D]. 张剑.首都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基于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师生关系研究[D]. 张文静.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中小学班级环境与学生创造力培养研究[D]. 田友谊.华中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371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0371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3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