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高职生的社会关系网络与危险行为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4-14 11:09

  本文关键词:高职生的社会关系网络与危险行为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危险行为(risk behavior)是指个体所从事的会对其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直接或潜在危害,并对他人、社会有直接或间接危害的行为。青少年危险行为是最近几十年来流行病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研究领域里的研究热点之一。来自国内外的调查研究表明,青少年危险行为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国外(尤其是美国和欧洲的英国、荷兰等国)开始对青少年危险行为进行研究,至今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已获得了有关青少年危险行为的发生特点、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的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目前国内的心理学及医学工作者虽然也开展了一些有关青少年危险行为的研究,但总体来说起步较晚而且研究缺乏全面性与系统性,这就不利于我们了解当前我国青少年危险行为发生、发展的特点与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本研究拟通过对高职生危险行为情况的调查,得到当前我国高职生危险行为的现状,分析社会关系网络与不同危险行为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找到对高职生的危险行为进行预防和教育的切入点。 本研究探讨的主要问题包括当前我国高职生危险行为的现状、高职生各种危险行为之间的关系、高职生社会关系网络与危险行为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采用修订后的青少年危险行为调查问卷、关系网络问卷、同伴的过失行为问卷,对随机分层抽样的山东省1094名高职院校大一、大二学生的意外伤害、暴力伤害、离家出走与自杀、吸烟、饮酒及其他药物使用、不安全的性行为、不适当的减肥、不健康的饮食行为、缺乏体育活动和网络成瘾等危险行为现状及其与社会关系网络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1.高职生危险行为的普遍性 高职生部分危险行为的发生率普遍较高。其中乱穿马路、骑车闯红灯或逆行、乘车不系安全带、曾经吸烟和饮酒、近期饮酒、曾经喝醉、不合理饮食和缺乏体育锻炼等危险行为的发生率最高,其次表现为财产损失、曾经想离家出走、近期吸烟、严重吸烟、锻炼减肥和节食减肥、网络成瘾等。 2.高职生危险行为的城乡差异、性别差异及父母文化程度差异 按照家庭所在地进行的城乡划分显示,来自农村、郊区和城市的高职生在某些危险行为上存在显著的差异。高职生危险行为的性别差异除了在减肥行为和缺乏体育锻炼上,女生极显著高于男生之外,在意外伤害、暴力伤害、吸烟、饮酒与其他药物使用、性行为、不合理饮食、网络成瘾等危险行为上,男生均极显著高于女生。父母文化程度不同的高职生,在某些危险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但这种差异不具有普遍性。 3.高职生各危险行为的相关性 高职生各种危险行为之间相关性非常高,这充分说明危险行为的聚集性特点,即某一种危险行为的出现会增加高职生从事其他危险行为的可能性。 4.高职生的社会关系网络与危险行为的关系 高职生的社会关系网络与危险行为有密切关系。其中父母的陪伴、工具性帮助、情感支持、亲密性与大多数的危险行为如意外伤害、暴力伤害、离家出走与自杀、吸烟、饮酒、性行为、不合理饮食、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父母的争吵和冲突与绝大多数的危险行为如意外伤害、暴力伤害、离家出走与自杀、吸烟、饮酒、性行为、减肥、不合理饮食、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同伴群体特征与意外伤害、暴力伤害、离家出走与自杀、吸烟、饮酒、性行为、不合理饮食、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只与减肥行为呈显著负相关。 研究表明,高职生与父母的关系不同、同伴群体特征不同,对危险行为的预测力不同。同伴群体特征除了对缺乏体育锻炼行为预测力稍差之外,对意外伤害、暴力伤害、吸烟、饮酒与药物使用、离家出走与自杀、性行为、减肥、不合理饮食、网络成瘾行为都具有很高的预测力;个体感知的父母的支持,如父母的陪伴、工具性帮助、情感支持、亲密性对某些危险行为起负向预测作用,而与父母的争吵和冲突对某些危险行为起正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高职生 危险行为 社会关系网络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2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12-29
  • 1 青少年危险行为的研究概述12-25
  • 1.1 青少年危险行为的内涵12-13
  • 1.2 青少年危险行为的发展特点13-17
  • 1.2.1 青少年危险行为的普遍性13-14
  • 1.2.2 青少年危险行为的特点14-17
  • 1.3 青少年危险行为产生的内在机制[13]17-20
  • 1.3.1 丹尼斯·坎德尔(Denise Kandel)的理论观点17
  • 1.3.2 社会控制理论17
  • 1.3.3 Jessor 等人关于青少年危险行为的理论、模型17-20
  • 1.4 青少年危险行为的影响因素20-25
  • 1.4.1 自身成长因素20-21
  • 1.4.1.1 生理因素20
  • 1.4.1.2 心理因素20-21
  • 1.4.2 家庭因素的影响21-22
  • 1.4.3 同伴的影响22-24
  • 1.4.4 学校的影响以及学校、家庭与同伴的交互影响24-25
  • 1.4.5 文化因素25
  • 2 青少年社会关系网络的有关研究25-28
  • 3 问题提出28-29
  • 3.1 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28-29
  • 3.1.1 缺少对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危险行为的研究28
  • 3.1.2 缺乏对影响高职生危险行为的多因素的探讨28
  • 3.1.3 本研究要探讨的问题28-29
  • 3.1.3.1 高职生危险行为的现状28-29
  • 3.1.3.2 高职生社会关系网络与危险行为的关系29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29-31
  • 1 被试29
  • 2 研究工具29-31
  • 2.1 青少年危险行为问卷29-30
  • 2.2 社会关系网络问卷30-31
  • 3 施测方法与研究程序31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31-45
  • 1 高职生危险行为的现状31-34
  • 1.1 意外伤害行为31-32
  • 1.2 暴力伤害行为32
  • 1.3 离家出走与自杀32
  • 1.4 吸烟行为32-33
  • 1.5 饮酒和其他药物使用33
  • 1.6 不安全的性行为33
  • 1.7 减肥与不合理饮食行为33
  • 1.8 缺乏体育锻炼33-34
  • 1.9 网络成瘾34
  • 2 不同学科、年级、性别高职生危险行为的差异34-37
  • 3 高职生危险行为的城乡差异37-38
  • 4 高职生危险行为的父母文化程度差异38-39
  • 5 高职生各种危险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39-40
  • 6 社会关系网络与高职生危险行为的相关关系40-45
  • 第四部分 讨论与分析45-59
  • 1 高职生危险行为的普遍性45-51
  • 1.1 意外伤害行为45
  • 1.2 暴力伤害行为45-46
  • 1.3 离家出走与自杀46-47
  • 1.4 吸烟47-48
  • 1.5 饮酒与药物使用48
  • 1.6 不安全性行为48-49
  • 1.7 减肥与不合理饮食行为49-50
  • 1.8 缺乏体育锻炼50
  • 1.9 网络成瘾50-51
  • 2 高职生危险行为的差异性51-53
  • 2.1 意外伤害、暴力伤害行为的性别差异51
  • 2.2 离家出走与自杀行为的文理、母亲文化程度差异51
  • 2.3 吸烟、饮酒行为的年级、性别差异51-52
  • 2.4 不安全性行为、网络成瘾行为的性别差异52
  • 2.5 减肥、缺乏体育锻炼行为的性别差异52-53
  • 2.6 不合理饮食行为的性别差异、城乡差异和父母文化程度差异53
  • 3 高职生危险行为的聚集性53-54
  • 4 高职生社会关系网络与危险行为的关系54-59
  • 4.1 同伴对高职生危险行为的影响54-55
  • 4.2 与父母的关系对高职生危险行为的影响55-59
  • 4.2.1 意外伤害行为56
  • 4.2.2 暴力伤害行为56-57
  • 4.2.3 离家出走与自杀57-58
  • 4.2.4 吸烟、饮酒与药物使用58
  • 4.2.5 不安全性行为58
  • 4.2.6 减肥行为58-59
  • 4.2.7 不合理饮食、缺乏体育锻炼的行为59
  • 4.2.8 网络成瘾行为59
  • 第五部分 结论59-62
  • 1 高职生部分危险行为的普遍性59-60
  • 2 高职生危险行为的城乡差异、性别差异以父母文化程度差异60
  • 3 高职生各种危险行为之间的关系60
  • 4 高职生社会关系网络与危险行为的关系60-62
  • 参考文献62-72
  • 附录72-76
  • 致谢76-7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7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东林;亲子关系、人格特质对中学生危险行为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叶刚;青少年危险行为特点研究及其保护/危险因素模型探索[D];苏州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高职生的社会关系网络与危险行为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58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058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9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