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如他 ——学生自卑心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7 21:24
作为人类普遍存在且重要的情感体验,自卑在中国学生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并且是影响学生成就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然而,心理学工作者对于自卑开展的深入研究却不多。积极开展学生的自卑心理研究,不仅可以充实自我的心理学研究、丰富人格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还能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本研究从中国学生自卑心理的现状出发,以“学生的自卑心理”作为选题,认为自卑心理包括可以意识到的自卑感和无法内省的内隐自卑两部分,把自卑感定义为个体在与他人进行比较时,意识到自己不如他人而视之为缺点并为之苦恼的情感体验,而内隐自卑则是自卑感内化的产物,是无法通过内省意识到的自卑感;特别强调自卑感和内隐自卑是个体与他人进行社会比较的结果,认为应该从社会比较的角度对自卑感和内隐自卑进行测量。本研究在社会比较的视野下,首先通过编制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自卑感量表探讨学生自卑感的结构,分析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自卑感的现况,并探查学生自卑感的具体内容是否存在学龄阶段间的群体差异和学龄阶段内的个体差异。其次,采用IAT、EB、CFII方法探索大学生、中学生和小学生...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中学生自卑感里表的碎石图
第四个因子共包括3个项目,主要与个体在自我监控能力上同他人比较的感受有关,所以命名为“性格自卑感”。观察小学生数据的碎石图(图3),结合特征值)1的标准,发现比较适合于提取3个因素,故决定抽取3个因素。每个因素在旋转前都至少可以解释3%的总体变异,共可以解释总体变异的45.571%(见表15)。因素数目确定以后,第二次主成分分析进行强迫性因素抽取,观察输出结果逐步删除对公共因素贡献较小的项目(共同度<0.30、在两个因素上负荷都大于0.30的项目)以及无法解释的项目,然后再次进行因素分析。如此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人为本”理念与实践的相融运用——一个大学生自卑心理教育的案例[J]. 杨少瑕,肖利华.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14)
[2]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形成的经济背景与对策探析[J]. 刘春玉,邓燕玲. 统计教育. 2007(07)
[3]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对择业的影响及自我超越[J]. 宁式颖.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13)
[4]离异单亲子女心理自卑的成因和教育方法[J]. 王社阳. 教育前沿(综合版). 2007(03)
[5]中学生的自卑心理及矫治[J]. 李君平. 宁夏教育. 2007(06)
[6]解开自卑的情结——阿德勒与奥修自卑情结比较及启示[J]. 洪霞. 社会心理科学. 2007(Z1)
[7]大学生的自卑情结及其心理干预[J]. 杨淑民. 中国成人教育. 2007(07)
[8]中国人的核心自我评价的理论构想[J]. 甘怡群,王纯,胡潇潇. 心理科学进展. 2007(02)
[9]走出自卑的阴影——一位自卑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J]. 赵小松.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07(03)
[10]论中西方自我的差异[J]. 汪凤炎,郑红. 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1)
博士论文
[1]自尊的本质研究[D]. 丛晓波.东北师范大学 2006
[2]内隐自尊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 杨福义.华东师范大学 2006
[3]当代大学生自信特点研究[D]. 车丽萍.西南师范大学 2002
[4]内隐自尊的作用机制及特性研究[D]. 蔡华俭.华东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自尊的结构及发展研究[D]. 董志明.华中师范大学 2006
[2]大学生的自卑心理[D]. 韩丕国.广西师范大学 2006
[3]中职生自卑心理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D]. 李伦琼.云南师范大学 2005
[4]初中生自卑感调查及其认知干预研究[D]. 张绣蕊.山西大学 2005
[5]内隐自尊的方法效度研究及理论假设检验[D]. 常丽.河南大学 2005
[6]大学生自卑心理研究[D]. 蒙家宏.西南师范大学 2005
[7]乌海市初中生自卑倾向调查与教育管理对策的研究[D]. 王水仙.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4
[8]大学生自卑感及其与自我归因、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D]. 黄雅静.南京师范大学 2003
[9]重庆市农村初中生自卑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 佘仁叶.西南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069825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中学生自卑感里表的碎石图
第四个因子共包括3个项目,主要与个体在自我监控能力上同他人比较的感受有关,所以命名为“性格自卑感”。观察小学生数据的碎石图(图3),结合特征值)1的标准,发现比较适合于提取3个因素,故决定抽取3个因素。每个因素在旋转前都至少可以解释3%的总体变异,共可以解释总体变异的45.571%(见表15)。因素数目确定以后,第二次主成分分析进行强迫性因素抽取,观察输出结果逐步删除对公共因素贡献较小的项目(共同度<0.30、在两个因素上负荷都大于0.30的项目)以及无法解释的项目,然后再次进行因素分析。如此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人为本”理念与实践的相融运用——一个大学生自卑心理教育的案例[J]. 杨少瑕,肖利华.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14)
[2]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形成的经济背景与对策探析[J]. 刘春玉,邓燕玲. 统计教育. 2007(07)
[3]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对择业的影响及自我超越[J]. 宁式颖.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13)
[4]离异单亲子女心理自卑的成因和教育方法[J]. 王社阳. 教育前沿(综合版). 2007(03)
[5]中学生的自卑心理及矫治[J]. 李君平. 宁夏教育. 2007(06)
[6]解开自卑的情结——阿德勒与奥修自卑情结比较及启示[J]. 洪霞. 社会心理科学. 2007(Z1)
[7]大学生的自卑情结及其心理干预[J]. 杨淑民. 中国成人教育. 2007(07)
[8]中国人的核心自我评价的理论构想[J]. 甘怡群,王纯,胡潇潇. 心理科学进展. 2007(02)
[9]走出自卑的阴影——一位自卑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J]. 赵小松.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07(03)
[10]论中西方自我的差异[J]. 汪凤炎,郑红. 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1)
博士论文
[1]自尊的本质研究[D]. 丛晓波.东北师范大学 2006
[2]内隐自尊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 杨福义.华东师范大学 2006
[3]当代大学生自信特点研究[D]. 车丽萍.西南师范大学 2002
[4]内隐自尊的作用机制及特性研究[D]. 蔡华俭.华东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自尊的结构及发展研究[D]. 董志明.华中师范大学 2006
[2]大学生的自卑心理[D]. 韩丕国.广西师范大学 2006
[3]中职生自卑心理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D]. 李伦琼.云南师范大学 2005
[4]初中生自卑感调查及其认知干预研究[D]. 张绣蕊.山西大学 2005
[5]内隐自尊的方法效度研究及理论假设检验[D]. 常丽.河南大学 2005
[6]大学生自卑心理研究[D]. 蒙家宏.西南师范大学 2005
[7]乌海市初中生自卑倾向调查与教育管理对策的研究[D]. 王水仙.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4
[8]大学生自卑感及其与自我归因、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D]. 黄雅静.南京师范大学 2003
[9]重庆市农村初中生自卑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 佘仁叶.西南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0698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069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