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日本近代学校教育遗产群可持续性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1 19:48
  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正变得越来越明显。世界可持续发展纲领中也明确指出“教育是推进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并把教育视为“人类的最大希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方式”。教育作为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教育遗产中的可持续性发展是指学校教育遗产的发掘、研究、和利用的过程中要重视其千方百计延缓和减少其磨灭的速度与力度,使得教育学校教育遗产可以在未来继续存在和使用;同时学校教育遗产的可持续性发展还行注重在现有遗产的基础上创新开发和利用形式,最大限度的发挥学校教育遗产的现当代价值,古为今用。我国的教育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厚重的教育历史形成的过程中,学校教育遗产作为教育历史的载体承担了传承和见证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学校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体现了重要的校史教育价值、科学教育价值、艺术教育价值和社会教育价值,并且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予以保护和利用,形成教育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虽然我国的学校教育历史丰厚,流传至今的教育思想、教育著作繁多,但是绝大多数学校对其教育遗产缺乏正确认识、疏于保护,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和对教育遗产的创新性活用,使得诸多学校的教育遗产无法... 

【文章来源】: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 学校教育遗产
        (二) 日本近代学校教育遗产群
        (三) 可持续性发展
    三、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日本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一) 文献分析法
        (二) 个案研究法
        (三) 比较分析法
    五、研究特色和新意
        (一) 研究特色
        (二) 研究新意
第二章 日本近代学校教育遗产群的发展基础
    一、政治变革与文化遗产保护
        (一) “废佛毁释”运动的兴起
        (二) “废佛毁释”运动对日本遗产保护的影响
    二、“新旧”思想观念对遗产保护的意义
        (一) 传统思想对“旧物”的重视
        (二) 明治维新“新思想”的冲击和反思
    三、科学理论对日本近代学校教育遗产群的指导
        (一) 基于文化遗产理论提出教育遗产群概念
        (二) 基于可持续性发展理论对遗产的传承
        (三) 基于社会教育理论对学校遗产的活用
第三章 日本近代学校教育遗产群的形成
    一、古代学校教育遗产的传承
        (一) 中国古代教育对日本教育的影响
        (二) 中世纪足利学校教育遗产的产生
    二、近世学校教育遗产的发展
        (一) 宗教教育遗产与寺子屋遗产
        (二) 私塾、村塾等平民教育遗产的发展
        (三) 林罗山与“昌平坂学问所”遗产
    三、近代学校教育遗产群的完善
        (一) 明治维新与新式日本学校
        (二) 近代学校教育遗产的恢复和发展
第四章 日本近代学校教育遗产群的现状及其可持续性发展
    一、日本近代学校教育遗产群的现状
        (一) 弘道馆教育遗产的现状
        (二) 闲谷学校的现状
        (三) 足利学校的现状
        (四) 大分县的现状咸宜园现状
    二、日本近代学校教育遗产群的可持续性发展特点
        (一) 不同时期同一遗产价值界定明确
        (二) 学校教育遗产与社会关联紧密
        (三) 重视对传统教育礼仪的恢复和传承
        (四) 创新性防灾减灾措施、思想的提出
第五章 我国学校教育遗产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教育遗产责任方对遗产缺乏重视
        (一) 学校教育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缺乏政策支持
        (二) 对学校教育遗产的文物价值认知不足
    二、学校教育遗产保护利用程度低
        (一) 缺乏对百年老校的抢救、保护
        (二) 学校自身忽视校史馆建设
    三、学校教育遗产保存价值低
        (一) 教育证书、奖章缺乏审美、保存价值
        (二) 学校的建筑物设计缺乏艺术价值
    四、学校教育遗产与社会联系不紧密
        (一) 教育遗产的公众参与较少
        (二) 社会各单位协同促进教育遗产群体效能不高
第六章 日本学校教育遗产可持续性发展的借鉴
    一、学校应高度重视自身的教育遗产
        (一) 学校应制定自身的遗产保护策略
        (二) 学校应加强校史的研究
        (三) 学校应重视校史馆建设
    二、学校教育遗产应创新利用
        (一) 提升学校教育遗产的教育效能:开展社会教育
        (二) 讲好自身教育故事:学校开发乡土文化课程
        (三) 做好教育实践活动:学校开发研学旅行项目
    三、增强学校教育遗产与社会各界的文化链接
        (一) 学校教育遗产应协同区域文化合作发展
        (二) 学校教育遗产应成为当地文化事业
        (三) 学校教育遗产应成为终身教育基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本文化遗产“活用”的经验与启示[J]. 贾金玺.  人民论坛. 2017(22)
[2]日本儒学教育与释菜传承——以冈山县旧闲谷学校为例[J]. 秦兆雄,Sang Qiubo.  孔学堂. 2016(01)
[3]日本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两次转型[J]. 梁青,林梦婕.  大众文艺. 2016(04)
[4]日本文化遗产安全管理探微[J]. 谢友宁.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6(01)
[5]日本德川时期私塾概述——以咸宜园与松下村塾为例[J]. 张晓霏.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06)
[6]儒学对江户平民道德的影响——以寺子屋教育为例[J]. 宋本超,张卫娣.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7]日本文化遗产体系(下)[J]. 孙洁.  西北民族研究. 2013(04)
[8]日本文化遗产体系(上)[J]. 孙洁.  西北民族研究. 2013(02)
[9]教育文物:内涵、价值及历史借鉴[J]. 王雷.  辽宁教育. 2013(01)
[10]关于日本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几个问题——以民俗及民俗学的关联为中心[J]. 王京.  文化遗产. 2012(01)

博士论文
[1]日本新教育运动发展研究(1912-1941)[D]. 刘双喜.河北大学 2018
[2]通过日本百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历程探讨日本经验[D]. 李致伟.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4
[3]自然遗产保护的立法与实践问题研究[D]. 马明飞.武汉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物哀”精神的现代转型[D]. 代玥.中国政法大学 2018
[2]利用乡土资源对中学生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教育研究[D]. 李桐熙.东北师范大学 2017
[3]百年高中教育遗产的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D]. 薛亚峰.苏州大学 2017
[4]论教育遗址的文化教育价值及其保护开发[D]. 张永丽.江西师范大学 2013
[5]日本政府促进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的措施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 王志华.长春工业大学 2013
[6]日本文化财保护制度的历史审视[D]. 邓超.华中师范大学 2011
[7]教育博物馆研究[D]. 张颖.南京师范大学 2011
[8]重庆教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 李方容.重庆大学 2009
[9]文化遗产保护立法之比较研究[D]. 贾俊艳.武汉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769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0769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9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