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正常的自闭症儿童双眼注视点间距的特点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21-04-30 09:12
视网膜上物象对应的外在注视点之间的距离,即双眼注视点间距(distanceofbinocularspointofregard,DBPR)在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个体上存在异常的表现,而ASD个体伴随较高的斜视发病率,可能会对其双眼注视点间距产生影响。研究采用正弦曲线平滑追踪任务范式,探索视觉正常的ASD儿童在动态刺激加工过程中DBPR的鉴别意义。结果发现,ASD儿童DBPR过大且具有跨任务类型的稳定性,且与斜视无关。DBPR在大振幅、快速度的条件下具有优良的鉴别力,并与自闭症行为量表总分以及感知觉维度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双眼注视点间距具有良好的鉴别价值。
【文章来源】:心理学报. 2019,51(09)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方法
2.1 被试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仪器和程序
2.4 分析指标
2.5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两组儿童追踪小球运动位置误差
3.1.1 平均双眼注视点的位置误差
3.1.2 左眼和右眼的位置误差
3.2 两组儿童双眼注视点间距的差异
3.3 ASD儿童双眼注视点间距的ROC检验
3.4 ASD儿童双眼注视点间距与ABC量表的相关性
4 讨论
4.1 平滑追踪任务中ASD儿童左眼、右眼运动特点
4.2 ASD儿童平滑追踪中双眼注视点间距的影响因素和潜在机制
4.3 ASD儿童平滑追踪中双眼注视点间距的鉴别意义
4.4 ASD儿童双眼注视点间距与ABC量表的相关性
4.5 研究局限与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ASD儿童平滑追踪任务中注视点间距的筛查价值[J]. 高世欢,陈顺森,林彩云.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2]中国0~6岁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率的meta分析[J]. 石慧峰,张敬旭,张嵘,王晓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5)
[3]目标刺激运动特征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平滑追踪眼动的影响[J]. 陈顺森,林彩云,任杰.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7(03)
[4]ASD儿童看动漫时注视点间距的筛查敏感性[J]. 陈飞虎,陈顺森,赵广平.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5]眼动心理学的理论、技术及应用研究[J]. 邓铸.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6]复视的诊断与治疗[J]. 张方华. 中级医刊. 1993(12)
硕士论文
[1]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场景加工时双眼注视点间距的鉴别价值[D]. 李龙珠.闽南师范大学 2017
[2]孤独症儿童对限制性兴趣刺激的视觉注意:来自眼动实验的证据[D]. 梁良.华中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169247
【文章来源】:心理学报. 2019,51(09)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方法
2.1 被试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仪器和程序
2.4 分析指标
2.5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两组儿童追踪小球运动位置误差
3.1.1 平均双眼注视点的位置误差
3.1.2 左眼和右眼的位置误差
3.2 两组儿童双眼注视点间距的差异
3.3 ASD儿童双眼注视点间距的ROC检验
3.4 ASD儿童双眼注视点间距与ABC量表的相关性
4 讨论
4.1 平滑追踪任务中ASD儿童左眼、右眼运动特点
4.2 ASD儿童平滑追踪中双眼注视点间距的影响因素和潜在机制
4.3 ASD儿童平滑追踪中双眼注视点间距的鉴别意义
4.4 ASD儿童双眼注视点间距与ABC量表的相关性
4.5 研究局限与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ASD儿童平滑追踪任务中注视点间距的筛查价值[J]. 高世欢,陈顺森,林彩云.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2]中国0~6岁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率的meta分析[J]. 石慧峰,张敬旭,张嵘,王晓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5)
[3]目标刺激运动特征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平滑追踪眼动的影响[J]. 陈顺森,林彩云,任杰.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7(03)
[4]ASD儿童看动漫时注视点间距的筛查敏感性[J]. 陈飞虎,陈顺森,赵广平.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5]眼动心理学的理论、技术及应用研究[J]. 邓铸.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6]复视的诊断与治疗[J]. 张方华. 中级医刊. 1993(12)
硕士论文
[1]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场景加工时双眼注视点间距的鉴别价值[D]. 李龙珠.闽南师范大学 2017
[2]孤独症儿童对限制性兴趣刺激的视觉注意:来自眼动实验的证据[D]. 梁良.华中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1692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169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