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课堂及其结构性变革
发布时间:2021-05-16 23:30
未来课堂变革的逻辑起点是明确需要什么样的未来课堂。未来课堂在实践中可能会出现的困境是:一味追求数字化,可能会忽视未来课堂中的人机融合;强调技术的支持,可能会忽视师生的情感投入;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难以满足,未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未实现深度融合。未来课堂变革的要素是:人、技术、环境、资源等。未来课堂结构性变革的可能路径包括: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未来课堂设计理念;选择"交互、一体、融合、开放"的未来课堂变革实施模式;提供丰富、有效的未来课堂实施所需的资源保障和技术支持。
【文章来源】:教学与管理. 2019,(2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未来课堂在实践中的可能困境
1. 一味追求数字化,忽视未来课堂中的人机融合
2. 强调技术的支持,忽视师生的情感投入
3. 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难以满足,未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4.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未实现深度融合
二、未来课堂变革的要素分析
1. 未来课堂变革的要素结构
(1)人的要素
(2)技术要素
(3)环境要素
(4)资源要素
2. 各要素之间和谐关系的建构
三、未来课堂结构性变革的思考
1. 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未来课堂设计理念
2. 选择“交互、一体、融合、开放”的未来课堂变革实施模式
3. 提供丰富、有效的未来课堂实施所需的资源保障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学习者为中心:未来课堂的环境建设[J]. 张际平. 中小学管理. 2018(04)
[2]论“未来学校”[J]. 张华. 江苏教育. 2017(90)
[3]未来学校的变革路径——“互联网+教育”的定位与持续发展[J]. 曹培杰. 教育研究. 2016(10)
[4]叶澜:教育要先读懂“人”[J]. 庞庆举. 人民教育. 2016(10)
[5]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 何克抗. 课程.教材.教法. 2014(02)
[6]未来课堂环境的设计与实现[J]. 叶新东,陈卫东,张际平. 中国电化教育. 2014(01)
[7]未来课堂的设计框架研究[J]. 许亚锋,叶新东,王麒. 远程教育杂志. 2013(04)
[8]未来课堂:智慧学习环境[J]. 陈卫东,叶新东,许亚锋. 远程教育杂志. 2012(05)
[9]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交互行为模型与评测指标研究与实践[J]. 叶新东,夏一飞. 现代教育技术. 2011(08)
[10]未来课堂的互动形式与特性研究[J]. 陈卫东,叶新东,张际平. 电化教育研究. 2011(08)
本文编号:3190616
【文章来源】:教学与管理. 2019,(2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未来课堂在实践中的可能困境
1. 一味追求数字化,忽视未来课堂中的人机融合
2. 强调技术的支持,忽视师生的情感投入
3. 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难以满足,未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4.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未实现深度融合
二、未来课堂变革的要素分析
1. 未来课堂变革的要素结构
(1)人的要素
(2)技术要素
(3)环境要素
(4)资源要素
2. 各要素之间和谐关系的建构
三、未来课堂结构性变革的思考
1. 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未来课堂设计理念
2. 选择“交互、一体、融合、开放”的未来课堂变革实施模式
3. 提供丰富、有效的未来课堂实施所需的资源保障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学习者为中心:未来课堂的环境建设[J]. 张际平. 中小学管理. 2018(04)
[2]论“未来学校”[J]. 张华. 江苏教育. 2017(90)
[3]未来学校的变革路径——“互联网+教育”的定位与持续发展[J]. 曹培杰. 教育研究. 2016(10)
[4]叶澜:教育要先读懂“人”[J]. 庞庆举. 人民教育. 2016(10)
[5]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 何克抗. 课程.教材.教法. 2014(02)
[6]未来课堂环境的设计与实现[J]. 叶新东,陈卫东,张际平. 中国电化教育. 2014(01)
[7]未来课堂的设计框架研究[J]. 许亚锋,叶新东,王麒. 远程教育杂志. 2013(04)
[8]未来课堂:智慧学习环境[J]. 陈卫东,叶新东,许亚锋. 远程教育杂志. 2012(05)
[9]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交互行为模型与评测指标研究与实践[J]. 叶新东,夏一飞. 现代教育技术. 2011(08)
[10]未来课堂的互动形式与特性研究[J]. 陈卫东,叶新东,张际平. 电化教育研究. 2011(08)
本文编号:31906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190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