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兼职教师的身份困顿与叙事探究
发布时间:2021-10-30 00:43
培训机构兼职教师是一个甚少被学界提及的教师群体,他们大多拥有本科及本科以上的学历,在有着本职工作的同时在培训机构作为临时教师实施教学。兼职身份既意味着这份工作的即时性和不稳定性,也凸显出这些自称教师的个体实则缺乏在真实课堂情境中的教学经验,只能凭借自己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知识与经验来摸索如何“学做教师”。而本职与兼职之间的拉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日常生活和教学实践中的经验生成。基于叙事研究,本文选择了与笔者有着同样生活经历的培训机构兼职教师为研究对象,以故事化的形式来描绘这一群体的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长期被学界忽视的教育群体的生存困扰:他们是怎样成为教师的,他们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兼职教师身份的,兼职性的教学工作在他们的精神和情感深处留下了怎样的影迹,这一份工作经历是否帮助或阻碍了他们的个人发展和就业选择。研究发现,在培训机构的日常运作中,兼职教师与全职教师之间的身份界限十分模糊的。以商业逐利为最终取向的课外培训机构会以一刀切的方式管理内部的两类教师,导致了培训机构兼职教师的身份困顿,即一种被遮蔽和被代表的常态,从这一层面而言,培训机构的兼职教师亦可被称为影子教师。而缺...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对象的确定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第五节 研究方案
(一)方法论——现象学教育学
(二)研究方法——叙事研究与个人生活史
(三)研究对象的选取
第一章 课外培训机构兼职教师:一个边界模糊的群体
第一节 课外培训:中产教育焦虑的出路
第二节 师资:课外培训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节 被遮蔽的培训机构兼职教师
第二章 学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成长的兼职教师
第一节 入职准备期的反复打磨
第二节 形塑教师身份的第一课
第三节 在教学事件中积聚实践性知识
第四节 从“山寨”到“原创”:属于自己的课堂
第三章 课堂之外的影子教师:教师身份在日常中的体现
第一节 疲于奔命的兼职生活
第二节 商业化的师生关系与逃不开的续班
第三节 “家长主义”的异化诉求
第四章 兼职教师生活的所得与所失
第一节 经历兼职教师生活后的自我
第二节 结论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访谈提纲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母职的经纪人化——教育市场化背景下的母职变迁[J]. 杨可. 妇女研究论丛. 2018(02)
[2]谁从影子教育中获益——基于选择假说和理性选择理论[J]. 李佳丽. 教育发展研究. 2016(20)
[3]中美中小学课外教育比较研究[J]. 杜永红,兰旸. 教育探索. 2016(03)
[4]课外辅导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效应的元分析[J]. 刘珊珊,杨向东. 教育发展研究. 2015(22)
[5]从学校教育到影子教育:教育竞争与社会再生产[J]. 薛海平.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5(03)
[6]影子教育是否扩大教育结果的不均等——基于PISA 2012上海数据的经验研究[J]. 胡咏梅,范文凤,丁维莉.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5(03)
[7]中、韩、日、欧盟中小学课外辅导的比较与思考[J]. 季林飞.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5(03)
[8]东亚国家(地区)课外补习的政府监管之道——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比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马克·贝磊教授专访[J]. 刘菁菁.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4(10)
[9]课外补习对义务教育留守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J]. 薛海平,王东,巫锡炜.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4(03)
[10]补习教育的地域延展及其社会效应分析[J]. 陈全功. 比较教育研究. 2012(03)
博士论文
[1]教育生活中的表演[D]. 李政涛.华东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师资稳定性研究[D]. 马丽.四川师范大学 2018
[2]中国和韩国的影子教育比较研究[D]. 赵霞.华东师范大学 2013
[3]补习机构的教育性问题研究[D]. 王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3
[4]独立的声音[D]. 胡乐野.华东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65704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对象的确定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第五节 研究方案
(一)方法论——现象学教育学
(二)研究方法——叙事研究与个人生活史
(三)研究对象的选取
第一章 课外培训机构兼职教师:一个边界模糊的群体
第一节 课外培训:中产教育焦虑的出路
第二节 师资:课外培训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节 被遮蔽的培训机构兼职教师
第二章 学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成长的兼职教师
第一节 入职准备期的反复打磨
第二节 形塑教师身份的第一课
第三节 在教学事件中积聚实践性知识
第四节 从“山寨”到“原创”:属于自己的课堂
第三章 课堂之外的影子教师:教师身份在日常中的体现
第一节 疲于奔命的兼职生活
第二节 商业化的师生关系与逃不开的续班
第三节 “家长主义”的异化诉求
第四章 兼职教师生活的所得与所失
第一节 经历兼职教师生活后的自我
第二节 结论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访谈提纲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母职的经纪人化——教育市场化背景下的母职变迁[J]. 杨可. 妇女研究论丛. 2018(02)
[2]谁从影子教育中获益——基于选择假说和理性选择理论[J]. 李佳丽. 教育发展研究. 2016(20)
[3]中美中小学课外教育比较研究[J]. 杜永红,兰旸. 教育探索. 2016(03)
[4]课外辅导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效应的元分析[J]. 刘珊珊,杨向东. 教育发展研究. 2015(22)
[5]从学校教育到影子教育:教育竞争与社会再生产[J]. 薛海平.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5(03)
[6]影子教育是否扩大教育结果的不均等——基于PISA 2012上海数据的经验研究[J]. 胡咏梅,范文凤,丁维莉.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5(03)
[7]中、韩、日、欧盟中小学课外辅导的比较与思考[J]. 季林飞.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5(03)
[8]东亚国家(地区)课外补习的政府监管之道——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比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马克·贝磊教授专访[J]. 刘菁菁.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4(10)
[9]课外补习对义务教育留守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J]. 薛海平,王东,巫锡炜.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4(03)
[10]补习教育的地域延展及其社会效应分析[J]. 陈全功. 比较教育研究. 2012(03)
博士论文
[1]教育生活中的表演[D]. 李政涛.华东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师资稳定性研究[D]. 马丽.四川师范大学 2018
[2]中国和韩国的影子教育比较研究[D]. 赵霞.华东师范大学 2013
[3]补习机构的教育性问题研究[D]. 王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3
[4]独立的声音[D]. 胡乐野.华东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65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465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