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下工程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

发布时间:2017-05-14 01:03

  本文关键词: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下工程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力支撑,高水平的工程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保障。本文在分析"工程师"和"科学家"之间区别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下中国工程教育的发展要求,强调牢固树立大工程观教育理念,深化和加强高等工程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并列举了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在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中的有益探索与实践。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化工系;
【关键词】工程教育 大工程观 课程改革 教学改革
【分类号】:TB-4
【正文快照】: 工程教育是以技术科学为主要学科基础,以培养工程师为教育目标的科学,而高等工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工程师的全面素质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这必将推动着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大工程观”教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雪峰;曹荣;;大工程观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2 赵婷婷,买楠楠;基于大工程观的美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设置特点分析——麻省理工学院与斯坦福大学工学院的比较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3 傅红涛;高建军;孙宜山;;工程教育中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健;;综合化与实践化——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唐志平,过军,田鸿发,史建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姚国胜;陈建欣;;以产学研结合为基础 加强高校毕业设计[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沈颂华;浅析社会对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与高等学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年02期

5 吴添祖,鲍健强;现代工程教育思想:从“专业化”到“工程化”──兼论地方工业大学教育模式的选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8年01期

6 梁经锐,李业;关于高等学校定位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7 张海英,张锦绣;美国工程硕士教育模式观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8 赵婷婷,雷庆;课程综合化: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9 王雪峰;曹荣;;大工程观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10 赵婷婷;适应科学综合化发展的国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复旦教育论坛;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葛秀坤;邵辉;;基于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安全工程专业教育的探讨[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孙自强;;仪器仪表专业工程教育探讨[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全国仪器仪表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忠宝;马国远;姜明健;;提高动力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综合措施[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欣;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结构的分析[D];清华大学;2004年

2 李茜妹;大学课程综合化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3 陈姝雨;工程教育中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4 高海燕;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若干问题探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5 石磊;工程教育中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6 赵锐;中美高等工程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建议[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7 庄哲峰;福建省农业机械化工程人才培养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8 韩琳;俄罗斯高等工程教育历史变革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9 杨登秀;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10 董娜;基于工程素质的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雪峰;曹荣;;大工程观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2 王学东;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探索[J];高师理科学刊;2004年04期

3 王章豹;刘光复;吴玉程;;强化工科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石宏仁;李天一;;更新实践环节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J];化工高等教育;2006年06期

5 赵婷婷,买楠楠;基于大工程观的美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设置特点分析——麻省理工学院与斯坦福大学工学院的比较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郑晓东;刘向东;刘旭;毛小兰;闻春敖;;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光学工程研究生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探索[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暨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杨立军;王玮;蒋琴雅;;我国信息工程人才社会需求的应然、实然与教育对策[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1年论文集[C];2011年

3 闻春敖;郑晓东;刘向东;刘玉玲;;LED封装技术在光电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暨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赵晓群;郭爱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标准与认证的若干问题[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09年论文集[C];2009年

5 郭爱煌;;通信系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1年论文集[C];2011年

6 胡家芬;杨芸;管冰蕾;何金宝;;PLC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探索[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蒋全荣;;关于对工程师技术资格认证若干问题的思考[A];湖北省学会创新发展理论探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黎华兴;;校企联合办馆实现双赢目标——以百色学院图书馆与百色市企业资源为个案[A];广西图书馆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29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9 薛雅娟;;CDIO模式下《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及协作委员会2010年全体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路平;培育工程技术人才需要“大工程观”[N];广东科技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刘垠;工程教育应当回归工程[N];大众科技报;2009年

3 记者 吴苡婷;工程教育:拔开迷雾初现曙光[N];上海科技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马文方;应该以工程教育为荣[N];中国计算机报;2011年

5 冯静;向工程教育要质量[N];人民政协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樊丽萍;中国大学工程教育如何摆脱尴尬[N];文汇报;2010年

7 本报通讯员 丁萧文 本报记者 陈晓春;在全社会树立“尊重工程”的精神[N];新华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刘布阳;“大工程观”构建重大工程创新体系[N];中国交通报;2010年

9 华东理工大学 涂善东邋潘艺林;时代需要“全面工程教育”[N];光明日报;2007年

10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包起帆;企业要承担工程教育的责任[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房正;中国工程师学会研究(1912-1950)[D];复旦大学;2011年

2 刘晓保;高等技术院校学科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范燕瑞;STEM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成名婵;工程领导力开发的创新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刘小明;新型“工程与公共政策”硕士学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杨科举;技术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良方;顾毓t教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邱佳维;基于Boyer理论的专业硕士学位建设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范桂梅;中国工程教育改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下工程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39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639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6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