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实践探析
本文关键词: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实践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当前,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进一步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尤其需要遵循系统连续式与分散主体式相结合的内容设计原则,构建科学的适合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绩效评估体系,以及营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独立组织模式"。
【作者单位】: 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心理素质教育 独立组织模式
【基金】:2006年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资助项目(06SJBXLX001)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和经济压力,进而导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愈加突出。尽管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和认识上的偏差,心理素质教育在推进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成山;;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刘军;江国珍;;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12期
3 时长江;论高校学生心理教育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07期
4 万俊人;“和谐社会”及其道德基础[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楚明;;人的道德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马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思考[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严利华;;大众媒介与社会公正[J];今传媒;2012年01期
4 代训锋;;和谐社会与道德信仰[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赵万祥;李春超;肖丹;;论大学新生弱势群体心理的症结与出路[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6 谭平剑;陈敏;;新闻道德建设的解困之道[J];传媒观察;2008年11期
7 陈金明;郑洁;;社会和谐的辩证法思考[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袁凌云;;论青少年和谐人格的建构[J];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9 葛贤平;;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道德公平性”及其实现路径[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5期
10 林国治;罗雄荣;;政治伦理研究述评[J];道德与文明;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婷;;和谐社会的双重伦理维度[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建平;;行政生态·和谐行政·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行政生态视角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敏;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精神成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邹海贵;社会救助制度的伦理考量[D];中南大学;2010年
3 严从根;在正当与有效之间—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谢璐妍;胡锦涛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5 杨义芹;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考[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6 何忠国;以和谐看待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7 辛博聪;现代法的博爱之维[D];吉林大学;2007年
8 张晓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政策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新刚;马克思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的价值维度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10 严利华;新媒介与中国公民参与[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芸芳;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当代价值[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翠翠;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我国道德规范建设的新要求[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敏;当代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制度路径探析[D];南京大学;2011年
4 董圣滨;当代西方社群主义正义观及其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D];山东大学;2011年
5 谢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空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赵燕;网络社会中青少年思想品德问题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宋慧杰;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莹;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平等观考察和谐社会问题[D];吉林大学;2006年
9 陈玉照;公正与社会和谐的哲学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庆超;和谐社会下的公正伦理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承山;再析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万俊人;“和谐社会”及其道德基础[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01期
3 邹明洪;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01期
4 张凡迪;关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任晓东;浅谈高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李伍峰;引导网上舆论 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J];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秀敏;赵波;赵允玉;;探索和谐社会视野下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新理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张爱萍;中美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比较与探析[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黄佑楷;应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J];教育评论;1996年01期
4 王守权;要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7年01期
5 赵义泉,刘晓明;当前我国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理性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3年11期
6 王攀,周志成,冯刚;心理素质教育应对危机的研究与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3年11期
7 雍晓燕;;美国的幼儿心理素质教育[J];四川教育;2011年06期
8 肖少北;心理素质教育若干问题研究[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9 刘星期;心理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05期
10 赵玉琴,刘运东;从心理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素质教育[J];教书育人;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艳华;;听力残疾学生的心理分析与心理素质教育[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王宝森;刘汝萍;张皓;;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优化大学生人格[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3 杨秀芳;;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培养优秀人才[A];2007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李克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北京工商大学[A];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2006年学术研讨与工作研讨会会议文件[C];2006年
6 陈银萍;;让学校和家庭都来重视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教育[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7 李焕萍;;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尝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以学生为本 开拓创新 推进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专业化发展——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工作2004-2006年工作总结报告[A];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2006年学术研讨与工作研讨会会议文件[C];2006年
9 邓旭阳;郭晋林;周曼云;姜宪明;王小玲;赵波;张培莉;何壮湘;陈晶菁;徐治;李卉;伍耀豪;;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实践[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吴明君;李云平;;人性化执法与构建和谐社会[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俊德;别让心理素质教育成为“盲点”[N];人民铁道;2010年
2 狄光秀 张小英;中小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N];西藏日报;2003年
3 马英;楚雄应用技术学院重视学生心理素质教育[N];楚雄日报(汉);2009年
4 黄文;心理素质教育由好到更好[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文县教育局 王燕平;浅谈素质教育中的心理素质教育[N];陇南日报;2010年
6 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张霞;图书馆在青年学子心理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N];山西党校报;2010年
7 记者 张景华;北京高校宿舍开“心灵氧吧”[N];光明日报;2010年
8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蔺桂瑞;加强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李锋华 武都区滨江中学教师;浅谈青春期的心理素质教育[N];陇南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董山峰;大学生的心灵守护[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民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2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5年
3 谭德宇;当代中国民主发展中的公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晓平;和谐社会的舆论环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5 何影;利益共享的理念与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武君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县级政府的作用[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赵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内涵与中国知识分子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白葆莉;中国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孙正;当代中国社会冲突与政治调控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袁斌;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丽;基于和谐社会建设的生态化技术创新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2 杨静;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政府危机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小芳;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思考[D];山西大学;2006年
4 顾晓卿;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与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郭秋娟;构建和谐社会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6 胡涛;和谐社会视角下的社会保障公平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7 刘跃亭;加快郑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8 文大山;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9 任占弟;和谐社会建构中的新市民培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锋;执政党与民间组织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实践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30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443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