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影响新课程实施的教师因素

发布时间:2017-07-26 12:37

  本文关键词:影响新课程实施的教师因素


  更多相关文章: 新课程实施 高中新课程 教师因素 课程改革 实施策略 课程与教学 课程因素 教学活动 课程变革 教学方式


【摘要】:正课程改革政策能否真正有效地落实和实现,主要通过课程实施来检验。但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很多,包括使用者本身的因素、课程因素、实施策略的因素、实施机构的因素、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
【关键词】新课程实施 高中新课程 教师因素 课程改革 实施策略 课程与教学 课程因素 教学活动 课程变革 教学方式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课程改革政策能否真正有效地落实和实现,主要通过课程实施来检验。但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很多,包括使用者本身的因素、课程因素、实施策略的因素、实施机构的因素、大的社会政治单位之因素等。传统的课程改革比较强调课程因素和实施策略的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则认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夫义;;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课程管理能力建设研究——“依法科学实施高中新课程”的探索[J];新课程(综合版);2011年01期

2 陈夫义;;我省是如何建立网络教研保障机制的[J];新课程(综合版);2009年11期

3 丁革建;魏雄鹰;王基一;;新课程教师培训对课程资源建设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01期

4 ;短波[J];江西教育;2009年32期

5 孙西朝;;高中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信息素养的挑战与培养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年14期

6 ;第五届京港课程专家交流会[J];新课程(综合版);2007年03期

7 张亚平;;网络研修:教师团体专业成长的新举措——2009年暑期海南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全员远程研修特别报道(上) 第二部分 团队管理篇 一次跨省际、低成本、高效益、针对性强的课程研修[J];新教育;2009年09期

8 刘学科;加强评价研究 促进新课程实施[J];宁夏教育;2004年04期

9 杨红英;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教书育人;2003年24期

10 任京民;陈燕;;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教研[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殿奎;;在新课程实施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2 戴建锋;;张謇教育思想对新课程实施的启示[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3 徐兵强;;网络课堂教学,切勿带伤上路——新课程下对网络课堂教学的争议和反思[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苏泽芳;;新课程背景下现代教育手段探索[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5 李茂森;;校本研修,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邵武市实验小学课题组;黄新凯;;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7 周学山;;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创造最佳的教育效果[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宁夏卷)[C];2010年

8 解国柱;;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积极构建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师评价体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9 罗国凤;;浅谈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构建校本培训机制的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10 仲剑峰;;试论常熟地区有效推进课程改革的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宇邋记者 刘领;明年高考我省将采用新教材[N];锦州日报;2008年

2 黄海亚;找寻新课程实施中的合力[N];中国教师报;2005年

3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中学 谢艺明;新课程呼唤校本研训一体化[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扬州市邗江区蒋王中学 刘天来;新课程背景下的作业多样化的尝试[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5 通讯员 刘俊利 王锦起 记者 朱萍;市教育专家组赴新疆支教[N];连云港日报;2009年

6 江苏省邗江中学 徐金才 何云峰;在科学与人文的结合点上寻找教育智慧[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7 景晶;全心办教育 全力促发展[N];鸡西日报;2009年

8 吕宪军;新课程实施中要创造性使用教学媒体[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温玉星;杏花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N];太原日报;2008年

10 王小兵;家校联动,,新课程一路走好[N];中国教师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晋银峰;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新海;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阻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姜荣华;课程实施程度的评价工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一丹;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适应过程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曦;新课程实施中的校长角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邵乃旭;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自主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4 高永勇;新课程背景下校长的学校文化建设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5 林菲菲;新课程背景下情境教学的比较教育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郑敏;合作的专业建构策略对教师新课程适应性影响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董静;新课程实施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娜;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龚阳春;新课程实施下的学校管理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黄国宝;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764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5764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e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