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论毛泽东对严复教育思想的继承与改造

发布时间:2017-07-28 11:22

  本文关键词:论毛泽东对严复教育思想的继承与改造


  更多相关文章: 毛泽东教育思想 严复 继承 改造


【摘要】: 作为一个改良主义者,严复信奉改良主义哲学,主张走改良主义的道路,主张教育救国,并对近代中国教育思想的发展及教育实践的变革作出了可贵的探索,基本上奠定了中国近代教育框架,成为近代中国教育救国论最重要的代表之一;而受严复教育救国思想影响并一直把自己当作教员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完成了由教育救国到革命救国的彻底转变,领导中华民族建立了独立自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了适合我国教育全面改造和创新的教育理论体系——毛泽东教育思想。 作为人民教育家的毛泽东对严复教育理论基础的批判与改造,经历了一个从接受到扬弃、改造的动态过程。早年毛泽东对严复所倡导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和合理利己主义是基本上接受了的,但接触并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后,毛泽东对严复信奉的这种庸俗进化论思想和唯心史观予以扬弃,并运用“唯物论”、“阶级论”和“共产主义理想”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其进行了改造,创建了适合中国实践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基础——人民教育哲学。 严复创立的近代中国教育的目标模式——三民教育论,即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与德智体三者并重的教育思想,以“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为纲,主张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体系,与当代中国教育目的论的素质结构基本一致。严复树立的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目标,经由毛泽东的继承和改造,发展成为现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教育目标,其影响与历史地位不言而喻。 严复批判封建旧学,注重实践,提倡实证教学法和启发诱导式教育方法,创建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教育方法论。毛泽东在接受和实践这些教学方法论的过程中,进行了理论升华和阶级改造,他提倡启发式教育方法,主张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把学到的书本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生产实践中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了中国现代教育方法论。
【关键词】:毛泽东教育思想 严复 继承 改造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A841;G40-09
【目录】:
  • 内容摘要7-8
  • Abstract8-9
  • 引论9-16
  • 1 研究缘起9-10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5
  • 3 研究思路15-16
  • 第一章 毛泽东对严复教育思想理论基础的批判与改造16-30
  • 1.1 以“唯物论”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批判改造16-21
  • 1.1.1 社会达尔文主义是严复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一16-18
  • 1.1.2 早年毛泽东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接受与抛弃18-19
  • 1.1.3 毛泽东以唯物论取代社会达尔文主义19-21
  • 1.2 以“阶级论”批判改造社会有机体理论21-25
  • 1.2.1 社会有机体理论是严复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一21-22
  • 1.2.2 早年毛泽东对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接受与抛弃22-23
  • 1.2.3 毛泽东以阶级论取代社会有机体理论23-25
  • 1.3 以“共产主义理想”批判改造合理利己主义25-30
  • 1.3.1 合理利己主义是严复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一25-26
  • 1.3.2 早年毛泽东对合理利己主义的扬弃26-28
  • 1.3.3 毛泽东以共产主义理想取代合理利己主义28-30
  • 第二章 毛泽东对严复教育目的论的继承与改造30-45
  • 2.1 从塑资产阶级新民到育无产阶级新人30-36
  • 2.1.1 严复倡导塑造资产阶级新民30-32
  • 2.1.2 毛泽东对塑资产阶级新民的继承32-34
  • 2.1.3 毛泽东以育无产阶级新人对塑资产阶级新民的改造34-36
  • 2.2 从“三民”思想到“三育”方针36-45
  • 2.2.1 严复的“三民”思想36-39
  • 2.2.2 毛泽东对严复“三民”思想的继承39-41
  • 2.2.3 毛泽东以”三育”方针对“三民”思想的改造41-45
  • 第三章 毛泽东对严复教育方法论的继承与改造45-59
  • 3.1 毛泽东对严复教育方法论基础的继承与改造45-53
  • 3.1.1 严复批判旧学,,提倡实证教育方法45-48
  • 3.1.2 毛泽东对严复教育方法基础的继承48-50
  • 3.1.3 毛泽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50-53
  • 3.2 毛泽东对严复教育方法的继承与改造53-59
  • 3.2.1 严复改革教育方法,推崇启发诱导式53-54
  • 3.2.2 毛泽东对严复启发诱导式教育方法的继承54-56
  • 3.2.3 毛泽东反对注入式,提倡启发式教育56-59
  • 参考文献59-62
  • 致谢62-63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63
  • 附录B(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国红;;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教育思想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王先民;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教育目的论比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滕纯;简论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教育思想[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陈友良;;进化与功利——严复对近代科学思想的诠释[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杨义银 ,唐兴霖;严复并非天赋自由者辨[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6 王艳玲;论严复教育救国思想的理性色彩[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7 陈亚玲,魏腊云;严复教育救国思想论要[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5期

8 李士菊;如何理解费尔巴哈“合理的利己主义”[J];道德与文明;2001年04期

9 孙丽娟;严复教育救国思想评析[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熊吕茂;毛泽东教育思想探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燕晓;毛泽东的教育思想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继军;论严复的历史观与国民性改造[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陈瑞;严复对中国近代教育思想的贡献[D];安徽大学;2002年

3 汤志华;论早期毛泽东的教育救国思想[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万师;论严复的开“民智”思想[D];湘潭大学;2005年

5 苏娌;晚清维新派教育救国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838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5838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b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