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贝塔朗菲复杂性一般系统论教育观探析

发布时间:2017-07-29 04:10

  本文关键词:贝塔朗菲复杂性一般系统论教育观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贝塔朗菲 复杂性科学 一般系统论 教育观 科学特征 生物学 复杂系统 科学研究 教育问题 相互作用


【摘要】:贝塔朗菲(Bertalanffy)一般系统论强调整体系统观,强调某一组织系统中元素间的相互作用及关联性,同时还强调系统与其外部环境间交互式的开放特性与自适应性。这些特性正是复杂性科学理论中所强调的。作为用整体观看待世界的贝塔朗菲,以具有复杂性科学特征的一般系统论透视法,对存在于当时美国的各种教育问题发表了不少具有创见性的观点和看法,这对当前中国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性作用。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贝塔朗菲 复杂性科学 一般系统论 教育观 科学特征 生物学 复杂系统 科学研究 教育问题 相互作用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一、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的产生20世纪20年代以来,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使得用分析还原的认识论方法已无力很好地解决涉及很多变数的问题,从而,在生物学到心理学等学科领域里,兴起了一股有机主义思潮,哲学紧跟其上,也注意到了这一新现象的产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贝塔朗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金吾伦,郭元林;复杂性科学及其演变[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4年01期

2 黄欣荣,吴彤;复杂性科学兴起的语境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苗东升;复杂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光明;折射杰克·伦敦思想感受的一面镜子──评《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形象[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2 龙毅,毋河海,陈仁喜,蔡金华;分形学:现代地图学的非线性数学分析方法[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3年02期

3 高云福;从地下水动态看地下水系统的自组织现象[J];城市勘测;1997年01期

4 焦建利;叶力汉;;教育技术的复杂性与复杂的教育技术学——从复杂性科学角度看教育技术学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5 金吾伦,郭元林;复杂性科学及其演变[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4年01期

6 韦琦,金鸿章,郭健;复杂系统崩溃的脆性致因的研究[J];系统工程;2003年04期

7 苗东升;科学的转型:从简单性科学到复杂性科学[J];河北学刊;2004年06期

8 侯光明,李鸿雁,贺亚兰;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与大学管理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03期

9 钱兆华;拉兹洛系统哲学述要[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10 崔丹,费茜;爵士时代时髦女郎的文化历史渊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黄华新;俞国女;;科学思维的范式转换——从简化范式到复杂范式[A];2002年全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郑文;郑时;;电信技术“突现”与区域发展[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3 王成红;王飞跃;宋苏;贺建军;;复杂系统研究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吴志伟;袁德成;;关于复杂系统研究的发展情况[A];第16届中国过程控制学术年会暨第4届全国故障诊断与安全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廖守亿;陈坚;陆宏伟;;空间信息系统复杂性分析与研究思路[A];2007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杜兰;孙东川;;媒介形态变化的复杂性思考[A];Well-off Society Strategies and Systems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4年

7 郭宝柱;;大型、复杂技术项目的系统工程方法[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钟波;谢挺;;供应链系统的脆性模型研究[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军红;整体与适应——复杂性科学对建筑学的启示[D];天津大学;2003年

2 邹晓东;研究型大学学科组织创新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3 刘强;心气虚证的数据挖掘和网络结构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3年

4 郭元林;复杂性科学知识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韦琦;复杂系统脆性理论及其在危机分析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6 焦胜;基于复杂性理论的城市生态规划研究的理论与方法[D];湖南大学;2005年

7 廖守亿;复杂系统基于Agent的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及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8 吕瑞华;复杂经济系统混沌预测方法与多层局势决策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黄欣荣;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10 杨春霞;金融复杂性研究与金融市场建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明君;农村科普教育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邓友超;走向主体间意义的教师主体性——教育工具的一个目标[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3 葛永林;生物进化的动力机制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胡卫;论费孝通的系统思想[D];湖南大学;2002年

5 成博;中医基础理论与复杂性科学观的比较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6 王文芳;复杂适应系统演化探究——基于Agent技术的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金柱;从自组织理论看技术的本质[D];内蒙古大学;2004年

8 王海峰;企业战略与经济周期的相关性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4年

9 李绍良;复杂系统的研究方法[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年

10 李森林;基于细胞自动机的城市模型研究——以福州市为例[D];福州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苗东升;复杂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1年04期

2 吴彤;复杂性、科学与后现代思潮[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魏宏森;复杂性研究与系统思维方式[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3年01期

4 李夏,戴汝为;系统科学与复杂性(Ⅱ)[J];自动化学报;1998年04期

5 苗东升;论复杂性[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年06期

6 戴汝为;复杂巨系统科学——一门21世纪的科学[J];自然杂志;199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钱学森;于景元;戴汝为;;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兴成;;系统科学的兴起[J];人民教育;1980年01期

2 雍建雄;系统论与黑格尔[J];求索;1982年05期

3 D.施瓦茨曼 ,黄振定;评《系统论:哲学和方法论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1982年02期

4 刘永振;系统论的哲学意义[J];江西社会科学;1983年02期

5 沙青;略论辩证思维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J];河北学刊;1983年03期

6 石国强;系统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化和发展[J];兰州学刊;1983年02期

7 李继宗;系统科学的产生与辩证思维的发展[J];求索;1983年06期

8 陈依元;论“整体大于部分总和”的根据和意义[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9 谢德清;;系统论·中介学科[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1983年02期

10 高建;夏一华;;二十世纪生物学发展概况及其基本特征[J];生物学教学;198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基发;;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演变[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2 杨鑫辉;;论人员心理素质测评[A];第一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3 薛建华;;从信息角度认识人-机-环境系统[A];第二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4 赵宏;汪浩;;社会经济系统的复杂性、组织性及其方法论[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5 ;序言[A];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C];2000年

6 万江平;杨建梅;夏志忠;;信息时代如何增强中国企业竞争力[A];Systems Engineering,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Research--Proceeding of 11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0年

7 刘和平;魏一鸣;范英;徐伟宣;;复杂性科学及其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A];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C];2000年

8 唐瑞;魏一鸣;蔡嗣经;;复杂性理论与方法及其在经济领域的应用——综述与展望[A];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C];2000年

9 吕瑞华;;复杂性科学及发展状况分析[A];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C];2000年

10 海峰;杨永福;李必强;;管理集成的经济性分析[A];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吾伦;管理变革与复杂性科学[N];光明日报;2000年

2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N];科学时报;2000年

3 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刘华杰;中国学派的标志性著作[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金吾伦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家;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整合[N];科技日报;2001年

5 谭洁;跨学科的“热门”话题[N];科技日报;2001年

6 徐颖;宏大叙事的生命力[N];科学时报;2001年

7 记者 姚诗煌 江世亮;信息化为企业带来可观效益[N];文汇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姚诗煌 江世亮;以人为主发展大成智慧工程[N];文汇报;2001年

9 ;面向21世纪的系统科学与工程[N];文汇报;2001年

10 宋芳;我国天然药物与中药基础研究应注意的问题[N];中国医药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爱华;“突现论”中的哲学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滕军红;整体与适应——复杂性科学对建筑学的启示[D];天津大学;2003年

3 刘文财;中国股票市场价格行为复杂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4 卢强;复杂之整合——黄山风景区规划与建筑设计实践研究[D];清华大学;2002年

5 郭元林;复杂性科学知识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张喜德;钢筋混凝土构件耐久性的若干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7 章红宝;钱学森开放复杂巨系统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谢焱石;构造—流体—成矿体系的复杂性及其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9 廖守亿;复杂系统基于Agent的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及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10 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戈;“软”系统方法论在声乐活动中的应用初探[D];河南大学;2002年

2 苏国辉;论科技进步对思维方式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忠维;涌现及其内在机理初探[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毛果平;基于复杂性分析的虚拟企业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5 胡卫;论费孝通的系统思想[D];湖南大学;2002年

6 成博;中医基础理论与复杂性科学观的比较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7 王文芳;复杂适应系统演化探究——基于Agent技术的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武全;网络组织理论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9 王桂平;图式理论在复杂系统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10 辛安娜;基于复杂性科学的企业组织结构优化论[D];山西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5873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5873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4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