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一对一环境下的学习变革

发布时间:2017-08-03 13:06

  本文关键词:一对一环境下的学习变革


  更多相关文章: 一对一环境 非正式学习 微型学习 萌发学习


【摘要】:随着数字终端设备的普及和移动便携性能的提升,在数字化网络环境正朝向泛在无缝接入的时代背景下,一对一数字化学习(G1:1)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透视G1:1概念及实质,描绘一对一环境的生态与构成,分析教育关系、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三方面的变化,力图追踪这场深具跨时代意义学习变革的趋势与走向。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一对一环境 非正式学习 微型学习 萌发学习
【基金】:教育部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访学基地成果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一、全球一对一数字化学习(G1:1)的概念与实质全球一对一数字化学习(G1:1)的概念最初是由两位美国学者,密西根大学信息学院教授Elliot Soloway和北德克萨斯大学科技与认知系教授、前ISTE协会总裁Cathie Norris在2002年的无线移动泛在技术教育应用年会(WMUTE)上提出的。他们认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佑镁;祝智庭;;从联结主义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取向[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03期

2 祝智庭,邓鹏,孙莅文;娱教技术:教育技术的新领地[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定新;;媒介素养与领导水平研究[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1期

2 蒋原伦;;网络聊天的语用和文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周晓东;哈贝马斯的“认识论”与“文化滞差”中的图书馆学[J];图书与情报;2004年01期

4 徐洁;电子期刊的长期存储和利用[J];图书与情报;2005年05期

5 张邦卫;图像增殖:语言的式微与图像的狂欢——数字化时代审美文化的范式转型[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胡年春;技术和工具—新环境的创造者——麦克卢汉媒介文化研究新论[J];当代传播;2002年05期

7 李衍柱;数与美绘制的时代镜像[J];东方论坛;2003年02期

8 许家竹;数字化生存与文学创作[J];东方论坛;2003年02期

9 张仙;黎加厚;;基于Blog的教育叙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10 叶秀娟;信息伦理学:应用伦理学研究的新领域[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翁凡亚;周湘梅;;体验学习:教学游戏中娱乐与教学的整合之路[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张瑾;;课堂教学中教育游戏应用的探讨[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吴心源;;教育与游戏的发展和存在问题探析[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张健康;媒介生态的失衡与调适[D];浙江大学;2006年

3 李永平;包公文学及其传播[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吴致远;技术的后现代诠释[D];东北大学;2006年

5 刘石;我国传媒体育信息教育功能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田爱奎;支持自主学习的数字化教学游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邓鹏;游戏成瘾机理及其在娱教设计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吴战杰;统一信息论视域中的学习及学习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洁;传播技术与共同体:文化的视角[D];复旦大学;2007年

10 程镇海;对全球化语境下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若干问题的思考[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茂;打在文明门面上的烙印:广告,,人类的乌托邦抑或灾难[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2 赵飞羽;区域旅游形象的传播学特征及其传播初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大年;e时代的先知[D];河南大学;2004年

4 曾晓东;电子游戏的美学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吴丰军;纪录片创作的哲学观念及影响比较[D];四川大学;2004年

6 黄小琴;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娱乐化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立;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方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8 苏宏伟;“十四大”以来的典型报道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9 吕玉辉;大众传播在豫西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D];河海大学;2005年

10 廖诗艳;文化哲学视野里的当代学习环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铸;文化分裂及对当代认知研究范型的反思[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政嘉;李征;郑学军;;移动终端支持下的英语非正式学习的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0年10期

2 杨宝红;;非正式学习环境下个人知识管理的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3期

3 赵健;;创建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态:美国非正式学习领域的发展情况与案例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11年07期

4 曾李红;高志敏;;非正式学习与偶发性学习初探——基于马席克与瓦特金斯的研究[J];成人教育;2006年03期

5 张伟平;马培峰;;非正式学习中个人隐性知识的构建[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曾祥跃;;移动学习定位问题的思考[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7 蒲倩;;绩效技术视域下的非正式学习[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年11期

8 祁玉娟;;中小学教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现状调查[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3期

9 伍丽媛;;非正式学习中个人隐性知识的构建[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年09期

10 陈恳;戴心来;李玉斌;;Web2.0时代的非正式学习策略探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正巧;赵德伟;庄科君;;认知弹性理论视角下的移动学习模式的探讨[A];Proceedings of 2010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0 NVCIC)[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梁育华;“非正式”:学校管理概念的另一扇门[N];天津教育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春芜 赵晖 明洁;教育与人才圆桌对话[N];无锡日报;2010年

3 张力;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与改革的政策取向[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4 徐夕湘;信息技术创造学习新模式[N];学习时报;2007年

5 商报记者 晓雪;“网络公开课”成为教育新潮[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6 丁钢;用新技术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N];天津教育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穆晓艳;协作网络环境下中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现状及对策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宗娜;数字短片在非正式学习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3 张建超;基于信息技术的非正式学习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4 朱燕娟;在线实践共同体的非正式学习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5 李丽;社会性网络(SNS)在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娟;Web2.0环境下的非正式学习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7 屈艳玲;web2.0技术在非正式学习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祁玉娟;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非正式学习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8年

9 曾森灵;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孙旭涛;Web2.0环境下非正式学习共同体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144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6144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2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