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对话教学的内涵、特征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17-08-06 20:04

  本文关键词:对话教学的内涵、特征及其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对话教学 内涵 特征 意义


【摘要】:在全球信息化时代,对话、交流、合作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与学习的重要方式。那么,对教学中对话教学的内涵、特征及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我们有必要进行重新认识。对话教学是建立在平等、理解、信任和民主关系下的师生、生生间在思想、情感和精神上发生的交流与沟通,以及师生与文本间开放的、动态的生成过程。对话教学的实践过程,反映出对话教学具有平等民主的师生观、师生合作探究的教育观和师生共同生成的知识观等特征。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对话教学 内涵 特征 意义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对话教学在新课程推进中被广泛接受和认同,是因为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在全球信息化时代,人必须把对话、交流、合作作为生活与学习的方式,共享交往中的丰富资源,从而实现自我完善和对生存状况的改造。无论是从个体发展还是从人类社会的进步来看,人的学习与生活都不能离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米靖;批判与建构——马丁·布伯与新教育思潮[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2 朱德全,王梅;对话教学的模式与策略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3 万伟;对话:一种新的教学精神——从“主体思维”到“关系思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12期

4 刘庆昌;对话教学初论[J];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5 康建琴;对话教学:内涵、特征与原则[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4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宝庆;对话教学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波;高师物理教学法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滨州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2 李力;姜洪;;教师语言特征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3 杜惠蓉;;论化学学科对话教学的课堂实践形式[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4 郭丽君;新课程教学呼唤生命色彩[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3年02期

5 吴果中;从“知识”到“生命”——课堂教学的精神交往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6 李小红;;教学对话:内涵、特征与表现形态[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7 马永平,杨承印;教学情境中的化学教学系统结构探析[J];化学教育;2003年09期

8 徐静;化学“对话”教学初探[J];化学教育;2004年12期

9 刘合群;教师备课思维范式的转换及教学创新[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姚国荣,陆林,束从敏;管理学原理课堂教学改革之路——“对话式”教学[J];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2 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邵光华;数学样例学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吴德芳;论“后现代思想”视野下的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程广文;数学课程提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范庭卫;教学过程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7 曹树真;“引导”中“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韩艳梅;语文教科书编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朱益明;教师培训的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胜凯;中学生社会交往不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孙德忠;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唯物史观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当代价值[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岳伟;交往理论的教育意义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木水;新课程与学校师生关系的重新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彩芸;促进生命个体的总体生成[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亓英丽;化学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论及教学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潘杰;班级组织隐性德育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杨晓;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之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郑华;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初步探讨[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10 邢彦明;交互影响 共同建构与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晓明;从“圣经”到“材料”——论教师教材观的转变[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2 靖国平;重构知识教学:一种交往价值的走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3 曹石珠;网络教育中的师生交往特点[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李家成;论师生交往的个体生命价值[J];集美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5 李文阁;回归现实生活世界——现代哲学的基本趋向[J];教学与研究;2000年01期

6 张东娇;简论沟通及其教育价值[J];教育科学;2002年01期

7 杨四耕;当代新基础教育的生命美学观及其方法论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6期

8 叶澜;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关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思考[J];教育研究;1994年10期

9 鲁洁;走向世界历史的人——论人的转型与教育[J];教育研究;1999年11期

10 刘庆昌;对话教学初论[J];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江;;对话教学的含义与性质[J];教书育人;2011年24期

2 李世春;;解读对话教学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年08期

3 朱淑玲;;如何确保对话教学的有效性[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年08期

4 厉洋;;教育伦理学内涵浅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杨强;郭宇峰;沈琳;;浅谈教学模式的特点[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2期

6 郑珠;张宏伟;魏钧;;对话教学的基本构想与实现形式[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8期

7 徐建平;;浅谈主体间性德育的理论内涵[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金赤东;;民办培训学校文化的界定[J];教师;2011年17期

9 伍冬云;;“校本教研”之初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6期

10 嵇辉;;教师多元职业智能的内涵与构成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曲铁华;梁清;;略论蔡元培的科学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傅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和原则[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杨颖;;对话教学心理机制分析及实际应用[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史爱军 刘宁;对话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N];济宁日报;2009年

2 张菁;教师为什么在“对话”中“失语”[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河南省禹州市第二高级中学 徐永生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杜志强;直面课堂教学中的“流行病”[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河南省汝州市 黄武强;教学交往行为及特点[N];学知报;2011年

5 主持人 韦立中(江苏省丹阳市教育局局长) 嘉宾 周彬(华东师大教育学系副教授) 马宇凯(江苏省丹阳市教育局副局长) 戎年中(江苏省丹阳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王雄(江苏省扬州高级中学特级教师) 陈跃红(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小学特级教师) 朱禾勤(江苏省丹阳市第五中学校长) 王克苏(江苏省丹阳市高级中学特级教师) 王旭平(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副校长) 周彬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副教授;找寻课堂活力与定力之间的支点[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宁陵县实验中学 曹玉萍;浅谈多媒体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N];学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光陆;对话教学之研究——解释学的视域[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沈晓敏;对话教学的意义和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增田;对话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纯;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宝庆;对话教学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月芬;走向对话的课堂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耀明;从教学对话到对话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赵洁;对话型课堂文化的建构[D];西南大学;2008年

5 邱美琴;对话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吴小叶;对话教学中知识获得基本方式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7 文丽霞;教师权威的重新审视和探析[D];苏州大学;2009年

8 徐淑猛;小原国芳“全人教育”思想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胡玉花;保罗·弗莱雷的教师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梅玲;浅谈科学探究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312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6312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4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