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基于网络的大学生校际协作学习的行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1 12:42

  本文关键词:基于网络的大学生校际协作学习的行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 大学生 校际协作学习 行动研究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网络环境下远程协作的工作方式已经走入人们的生活,并将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工作方式。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社会工作者的中坚力量,在协作能力方面,尤其是远程协作能力方面是比较欠缺的。为培养大学生的远程交流协作能力,本研究设计了一个以网络环境为支撑平台的大学生校际协作学习的行动方案,在实践中探索校际协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及方法,并对校际协作学习的效果做出初步的分析。 本研究设计了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的行动方案,然后将该方案应用于教学实践。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研究者作为导学参与校际协作学习过程并跟踪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来搜集资料和数据,分析总结了开展校际协作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对协作学习的效果做出了初步分析。本研究最后根据实践进一步思考调整,形成了一个校际协作学习方案并得出以下结论: 一、在高校开展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打破了学校孤立教学的状态,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和远程交流协作能力的培养,而且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二、基于网络的大学生校际协作学习的开展成功的关键是:设计校际协作学习活动主题或任务,建立满足网络化学习与校际协作的平台,组建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导学”协作共同体,制定协作机制和协作行动方案。 三、基于网络的大学生校际协作学习的评价要结合课程目标或者项目目的来开展和进行,评价要多元化并贯穿整个校际协作学习过程的始终。 四、基于网络的大学生校际协作学习可以在其他课程中推广,需要关注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的引入,需要考虑协作学习所占比例,并注意对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指导和鼓励。
【关键词】:网络 大学生 校际协作学习 行动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宁波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导言10-16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10
  • 1.2 本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10-11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2-14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4-16
  • 1.4.1 研究思路14
  • 1.4.2 研究方法14-16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16-23
  • 2.1 社会学理论16-18
  • 2.1.1 社会交往理论与共同体感16-17
  • 2.1.2 情境学习理论17
  • 2.1.3 社会认知理论17-18
  • 2.2 学习理论18-21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8-19
  •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9
  • 2.2.3 协作学习理论19-20
  • 2.2.4 分散认知理论20-21
  • 2.3 教学理论21-23
  • 2.3.1 教学本质特殊交往说21-22
  • 2.3.2 布鲁纳学习过程观22-23
  • 3 研究的设计与实施23-42
  • 3.1 研究的设计23-27
  • 3.1.1 校际协作学习方案设计23-25
  • 3.1.2 校际协作学习活动设计25-27
  • 3.2 研究在《学习科学与技术》中的实施27-42
  • 3.2.1 研究实施概述27
  • 3.2.2 前测问卷调查分析27-29
  • 3.2.3 前期准备阶段29-31
  • 3.2.4 活动开展阶段31-38
  • 3.2.5 学习评价阶段38-39
  • 3.2.6 后测问卷调查分析39-41
  • 3.2.7 前后测问卷调查总结41-42
  • 4 研究实施效果分析42-54
  • 4.1 本研究效果分析涉及的方面及其依据42
  • 4.1.1 本研究效果分析涉及的方面42
  • 4.1.2 本研究效果分析的依据42
  • 4.2 本研究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及分析方法42-43
  • 4.2.1 数据采集42
  • 4.2.2 分析方法42-43
  • 4.3 个人访谈43-50
  • 4.3.1 教师访谈43-45
  • 4.3.2 导学访谈45-46
  • 4.3.3 学生及其小组访谈46-50
  • 4.4 问卷调查50-51
  • 4.4.1 问卷50
  • 4.4.2 调查统计分析50-51
  • 4.5 教学方法和策略总结51-54
  • 5 研究结论与探讨54-56
  • 5.1 研究结论54
  • 5.1.1 研究结论54
  • 5.1.2 创新点54
  • 5.2 探讨54-56
  • 参考文献56-60
  • 附录A 第二次导学远程协作会议通知60-62
  • 附录B 第二次导学远程协作会议总结62-64
  • 附录C 前测问卷64-65
  • 附录D 思维导图互评大赛优秀作品举例65-67
  • 附录E 后测问卷67-68
  • 附录F 校际协作情况调查问卷68-71
  • 附录G 问卷统计数据71-76
  • 附录H 访谈提纲76-78
  • 在学研究成果78-79
  • 致谢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健;;网络环境下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8期

2 李勇;;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科技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年09期

3 李茜;;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信息系统工程;2011年07期

4 王素华;曾金霞;何新凤;岳欣;;浅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艺术策略[J];广西教育;2011年21期

5 陈肖威;;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J];学理论;2011年23期

6 祝军;;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杨继枝;;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7期

8 吴小林;;网络环境背景下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探析[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谢安国;;增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1年20期

10 郑霞;;论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J];西安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敖海华;苗海强;曹海涛;;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社会化探析——道德教育在网络环境下凸显[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敖海华;苗海强;曹海涛;;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社会化探析——道德教育在网络环境下凸显[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莉;;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如何做好大学生服务工作[A];网络信息资源的搜集与应用——全国高校社科信息资料研究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吴青松;陈一芬;;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的调整及服务模式变革[A];网络信息资源的搜集与应用——全国高校社科信息资料研究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侯秀萍;王笑青;;加入WTO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新手段——在校园网络环境下实现文检课网络化教学[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6 杨彦春;;高校图书馆人文素质教育新探[A];广西图书馆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27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希庆;;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留言分析[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8 王玉;;试析心理量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的应用状况[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9 徐辉;;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的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10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术 金秋;六成大学生不知自己该干啥[N];中国妇女报;2005年

2 钟合;大学生“逃单”拷问学子诚信[N];中国改革报;2005年

3 陈七三 李伦娥 欧阳鹏飞 张小攀 徐光明;把和谐社会精神送下乡[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记者 陈强;什么影响了大学生基层就业[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张雪峰 实习生 陈丽;暑期大学生:欲做家教也不易[N];重庆日报;2005年

6 吴应海;大学生的脑子为何“不堪一洗”[N];重庆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孙忠法 仲筏;大学生让心理在七月毕业[N];中国人事报;2005年

8 谢晶晶 林以勤;“是是非非”话打工[N];常州日报;2005年

9 早报评论专栏葛剑雄;为什么大学生一定要住校?[N];东方早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杨艳玲;大学生勤工助学报酬怎么算?[N];大理日报(汉);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2 徐选华;网络环境下模型驱动的复杂大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3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鞠海亭;网络环境下的国际民事诉讼法律问题[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7 李玉琼;网络环境下企业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创新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8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9 王贤卿;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道德建设[D];复旦大学;2005年

10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丽;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2 冯阳樝;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需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策略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3 贾翠;网络环境下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静;网络环境下的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5 刘维;互联网对我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李成新;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胡春红;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影响及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8 汪小霞;网络环境下探究性教学系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何巍巍;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D];内蒙古大学;2008年

10 姜岩;高校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562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6562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c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