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研究
本文关键词:初中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研究
【摘要】:采用问卷法,以295名初中生为被试对象研究了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发现:(1)农村的学生受影响的程度比城镇的学生大;男生受影响的程度比女生大;三个年级中,初三学生受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初二学生和初一学生;(2)农村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城镇的学生;三个年级中,初三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其次为初二学生和初一学生;(3)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生活事件依次为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问题、其它。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初中生 生活事件 心理健康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出生活事件是一种应激源,其产生的紧张感需要个体逐步消除而达到身心适应。当生活事件影响没能消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个体就可能出现躯体或精神方面的问题[1](p175)。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活事件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作用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2](p65)。初中阶段是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昊;中学生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杨素苹;关注农村留守儿童[J];基础教育参考;2004年07期
3 徐浩渊;心理支持系统与社会安定的关系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年02期
4 刘广珠;577名大学生获得社会支持情况的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唐盛;龙小林;;农村家庭教育模式的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2 梁津安;由一项心理调查看大学生焦虑缓解途径[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3 张磊;;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4 张奇;王锦;;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2期
5 吴明永;;构建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体系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李丹;尹华站;胡成霞;王晓刚;;高职生总体幸福感与生活事件的相关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刘宓凝;李录堂;;中国西部农村家庭的儿童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01期
8 于华林;韩利群;王鹏;高峰强;;中学生心理健康、学习适应和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陈妮娅;;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分析——以福州地区高校为例[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10 谢小红;;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档案的思考[J];档案时空;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琪;;心理疏导在社会稳定工作中的运用及思考[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金碧华;支持的“过程”:社区矫正假释犯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2 彭志越;高校学生社会支持的发生与扩展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赵富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郝志红;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预测模型与干预实验[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宓凝;西部农村家庭儿童人力资本投资及保障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6 方必基;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结构、特点、相关因素及团体干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曜;社会支持对自考生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桂林;山东菏泽“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3 赵倩;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归因风格对大专生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丽军;高职新生入学适应中多渠道支持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郭秋月;初中生生活事件、归因方式与英语学习态度之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杨;师范类大学生生活应激、情绪智力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隆景云;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李艳春;大学生感悟社会支持和感戴的现状调查及其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李亮;CUBA运动员领悟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感关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张晓峰;初中生负性生活事件及其对自尊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东升,陶芳标;中学生生活事件评定及其与焦虑、抑郁之间关系的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2 井世洁;初中学生日常生活事件的应激强度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青年研究;2000年05期
3 许新东;;高等院校必须全面开展学生健康教育[J];中国学校卫生;1992年01期
4 李文道,钮丽丽,邹泓;中学生压力生活事件、人格特点对压力应对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4期
5 潘孝富,程正方;学校组织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2期
6 宫宇轩;社会支持与健康的关系研究概述[J];心理学动态;1994年02期
7 刘贤臣;王均乐;;从生活事件与疾病看因果规律[J];医学与哲学;1988年05期
8 于守臣,,宋彦;14l4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年01期
9 彭贤智,刘玉娟;二年制师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年01期
10 丁锦红, 崔巍, 王贺胜;大学生焦虑情况初步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鄢静;何娜;沈智慧;;上海市初中生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的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3年04期
2 饶林峰;孙振武;吴礼剑;;身体锻炼活动量与初中生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1年02期
3 马利艳;郝传慧;雷雳;;初中生生活事件与其互联网使用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4期
4 朱海林;;初中生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年11期
5 郭学东;李亚卿;王立娜;申继亮;;社会支持在初中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间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5期
6 马利艳;雷雳;;初中生生活事件、即时通讯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4期
7 贺社新;苗艳敏;;初中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抑郁的关系研究综述[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刘霞;张跃兵;李荣琴;翟景花;许艳;;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行为问题的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11年07期
9 王极盛,丁新华;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2期
10 井世洁,乐国安;初中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不良情绪的结构模型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利艳;雷雳;;初中生生活事件、即时通讯服务偏好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王燕;;农村中学生应对方式、生活事件及自我效能感研究[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3 李琳;马蓉;;乳腺癌抑郁患者生活事件和心理防御方式的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姜红梅;侯晓华;;NERD患者生活事件、生活质量与症状间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5 穆怀利;刘金凤;;生活事件、个性特征与银屑病的相关对照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朱再民;庄丽频;谢曙光;俞斌;贺勇;;初中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特征及生活事件相关性分析[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郝传慧;雷雳;;初中生生活事件、网络游戏偏好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万承龙;蔡昌群;项银荣;;生活事件及相关问题对城乡神经症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9 吴新龙;林美华;李长明;张海涛;;生活事件与老年期抑郁症42例临床分析[A];第五届全国老年医学进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秦金亮;;学生课堂生活事件记忆的线索提取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薇;超六成初中生参加补课[N];解放日报;2007年
2 汪文汉;初中生为何惨死在车轮下[N];人民法院报;2003年
3 新华社记者 华卫列;一位初中生的困惑[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4 上高中学 陈清英;提高初中生英语听力水平[N];宜春日报;2008年
5 记者 龙超凡;千名初中生无学籍事件得到解决[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湖北省南漳县政协 李传友;2104名初中生为何辍学了[N];人民政协报;2001年
7 记者 胡孙华 通讯员 邹永宁;10.5万初中生明日中考[N];长江日报;2007年
8 ;刘宝敬:从初中生到高级技师[N];工人日报;2000年
9 睢县第一实验学校 刘艺华;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写作兴趣[N];学知报;2010年
10 记者 顾晓红;初中生体质优秀者仅1%[N];联合时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红霞;影响初中生学业成绩差异的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红政;陆军新兵心理状况与生活事件相关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3 陈君;高中生自杀意念的易感性—应激模型:多时段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刘政疆;精神应激与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5 暴占光;初中生外在学习动机内化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志宏;初中生校园压力因果模型建构与压力疏导团体辅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群;第三种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杨娟;高中生冗思对生活事件和抑郁\焦虑症状关系的调节作用——多时段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张琼;乳腺增生病肝郁气滞证心理应激及内分泌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10 吴家碧;台湾省苗栗县初中生休闲行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静;初中生的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应对的中介效应与弹性的调节效应[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香美;初中生生活事件、父母养育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陈秀梅;初中生抑郁情绪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侯立元;初中生安全感与生活事件的关系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月霞;《初中生心理健康问卷》的编制与验证[D];山西大学;2005年
6 王惠;中学生心理应激发展性特点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杨瑾;初中生网络成瘾与生活应付[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林霞;在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王静;提高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策略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徐淑芹;初中课堂管理中的失范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711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671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