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生态审视
本文关键词:课堂的生态审视
【摘要】:生态问题不仅是自然、社会、人类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教育所应审视的重要问题。用生态学的观点审视课堂教学,构建一个生态性课堂,就有可能从多视野、多角度、多层面揭示课堂教学的特点,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
【作者单位】: 浙江教育学院教师教育与教育管理学院;
【关键词】: 课堂 生态学 原生态 生态系统 生态平衡
【分类号】:G424.21
【正文快照】: “生态”原本是一个生物学概念,指的是生物生存、变化、发展的环境状态。它主要关注的是制约生物成长的各种外部因素及环境条件。与之相应的“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之间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状态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兴的前沿性学科。应运而生的是“教育生态学”“知识生态学”[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晓明;论教材的生态式设计[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1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小平;吴菁;;知识管理流派浅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年01期
2 张兆芹;;个体学习、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之辨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3 顾乐进;文献揭示与知识组织[J];图书与情报;2003年05期
4 李亚梅;;当代知识管理的认识深化及其研究趋向[J];图书与情报;2006年02期
5 由长延,徐初友;知识管理——企业管理的一场革命[J];商业研究;2002年16期
6 项国鹏;企业知识管理:基本特征、影响因素及实施策略[J];商业研究;2003年19期
7 付艳芹;;试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发展现状与应对策略[J];成功(教育);2007年01期
8 李天鹰;论教师组织设计的新视角[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张晓玲;王文平;陈森发;;关于企业知识结构体系的构成、演化与组织学习的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杨学兵;虚拟组织的学习活动与知识管理战略[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国利;;媒介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模式研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2 李玉刚;;IT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特质分析[A];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王培林;;组织学习推动企业知识创新运行[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国平;经济系统进化及动因[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2 林侠;人类基因组计划暨基因技术发展的科学与哲学解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樊建芳;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5 员晓哲;中国乳业战略联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6 韩震;基于整体知识能力的中国大学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7 成长春;高校核心竞争力分析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8 富立友;基于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夏晶;高校知识管理创新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谢辉;组织隐性知识整合及扩散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育红;当代知识管理观分析[D];苏州大学;2001年
2 梁泽;机遇与挑战——ERP与企业管理[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3 江积海;企业知识管理的运作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4 黄红;西安百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企业文化构建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5 黄建新;基于企业核心业务的知识管理策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6 张新宇;出版社的知识管理[D];郑州大学;2003年
7 施力晖;我国投资银行的核心能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8 杨永红;德鲁克知识管理思想初探[D];山西大学;2003年
9 施莉;中小学校校本教师培训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宁;焦作市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东戈;;在冲突管理理念下的高校课堂管理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俞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J];科技资讯;2010年01期
3 李晓洁;;德育视阈下的课堂礼仪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0年04期
4 周菁;;课堂师生冲突的时空观[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2期
5 郁菁;;让课堂闪耀灵动的光芒——论如何创建活跃的音乐课[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年01期
6 许世梅;;基于“态度改变说服模型”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新探索[J];煤炭高等教育;2010年01期
7 张辉;张伟;;高校对话教学模式课堂心理环境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3期
8 周良良;安金龙;;高中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02期
9 龙伟健;唐霞;;刍议体育教学中的非言语行为[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年02期
10 张京涛;;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J];才智;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兴中;;生态学视角下的重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毕波;;近年来国内行政生态学研究综述[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邓冬梅;;共谱和谐的乐章——浅谈构建和谐班集体[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重庆卷)[C];2010年
4 芦向东;;更新教育理念培养语文兴趣——新课程改革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语文[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5 巴燕芳;;循循善诱 其乐融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6 张伟;;构建和谐课堂 实现教学目标[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7 张月;;营造愉悦和谐课堂氛围 培树学生自主创新意识[A];黑龙江省绥化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郭钧;;开放教室[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9 任南琪;李昊阳;高大文;;富营养化水体中铜绿微囊藻与剑水蚤生态关系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10 范欣;;“现实域”还是“乌托邦”——媒体奇观(化)作为一个生态学的问题[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大庆;李文华院士“反省”我国生态学研究[N];科技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高虹 梁振君 特约记者 曾高文;蓝醉昌江[N];海南日报;2010年
3 刘娟;生物多样性研究将与信息技术“握手”[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坤晟;生态保护者王放:从沮丧到乐由心生[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5 记者 卞晨光;国际社会应继续关注H5N1禽流感病毒[N];科技日报;2010年
6 金坛市第四中学 李保平;化解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对策[N];江苏教育报;2010年
7 记者 江泽丰 通讯员 谭连胜 林泳雨 何宇钧;郑守仪回乡申请保全证据公证[N];中山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高博;中国野生动物绝种之快令人忧心[N];科技日报;2010年
9 哈斯;阿左旗贺兰山牦牛戴上无线电项圈[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10 记者 张中宝 彭青林;海南可建成世界最美的有孔虫雕塑园[N];海南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亚峰;Allee效应对不同尺度上捕食者—猎物相互作用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9年
2 崔多英;贺兰山岩羊(Pseudois nayaur)的家域、活动规律和采食生态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高艳;弹尾纲系统分类学与土壤动物应用生态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7年
4 孙云梅;中国大学外语课堂学习者社会心理环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丁易;海南岛退化热带森林植被恢复生态学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年
6 茹文明;濒危植物南方红豆杉生态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7 裴国凤;淡水湖泊底栖藻类的生态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年
8 向梅春;明尼苏达被毛孢(Hirsutella minnesotensis)相关种分类及其分子生态学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9 陈坤明;磷酸肌醇信号途径对青扦花粉萌发和花粉管发育的调控作用及芦苇叶细胞壁结构的生理生态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年
10 周晓;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珂;巴氏钝绥螨实验种群生态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彭仕梅;贵州情人谷河边洞和岩炭洞洞内洞穴动物的生态学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昕;基于移动窗口法的中国东北地区景观格局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4 覃盈盈;红树林生境中互花米草的生态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于志宇;三类捕食系统的定性分析[D];燕山大学;2009年
6 高良峰;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态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洋;杭嘉湖地区苔藓植物区系及生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黄显兵;粤东深澳湾养殖区微生物生态学研究[D];汕头大学;2009年
9 段小圆;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根围AM真菌多样性及生态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10 江娜平;课堂环境对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影响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717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671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