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史:当代课程研究历史回顾的新路径
本文关键词:概念史:当代课程研究历史回顾的新路径
更多相关文章: 概念史 课程研究 课程领域 研究历史回顾 课程开发 课程思想 当代课程 历史演变 课程理论 概念内涵
【摘要】:当代的课程研究已从提高效率的技术旨趣转向一种更广泛理解课程的智慧旨趣,各种各样的话语、理论在课程领域竞相绽放,这既为课程研究的历史回顾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使其成为必要。概念的变化和更迭,给我们提供了审视当代课程研究历史演变路向的极好视角。相对于对经典文本解读的"观念史"所具有的前后承接性、连续性,概念史则更突出了思想演进中的断裂性和历史性。概念史的研究有两条线索,其一,概念内涵的变化,其二,概念名称的变换。概念史的方法是构筑概念网络,而非简单地进行"种加属差"。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
【关键词】: 概念史 课程研究 课程领域 研究历史回顾 课程开发 课程思想 当代课程 历史演变 课程理论 概念内涵
【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常规性立项课题重点课题“概念的寻绎:中国当代课程研究的历史回顾(1978——2008年)”(项目号:08CGJY006ZQ)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一、课程研究范式的转换与当代课程研究历史回顾按照高达(Gundem)的课程史分类,即将课程史分为课程理论、课程思想和课程运动史;课程“法规”及其潜在的课程原则的发展史;学校学科发展史;课程指导思想和大纲的管理史;课程实践和课程改革史。“当代课程研究历史回顾”是对当代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兆雄;论美国课程研究方法的主流取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2 黄清,靳玉乐;女性主义课程研究方法论评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3 熊和平;课程:从"圈养"到"游牧"再到"传记"[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4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5 徐皓;;追随与超越——现代远程教育理论架构中的碎思[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12期
6 李政涛;解读课程理论与教育学的关系——兼论当前课程研究方向的转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7 吴国珍;;引出教师的课程领导智慧[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8 蔡辰梅;;“我”和“我所教的课”——教师与课程的具体关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03期
9 黄清;西方女性主义课程研究方法论评析[J];教育评论;2003年06期
10 钟启泉;课程发展的回归现象与非线性模式——检视课程思潮的一种视角[J];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2 柯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云奔;教学公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立国;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素质标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祖祥;控制与教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丽群;论知识准入课程中的国家介入[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代建军;论我国当前中小学课程运作机制的转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柏华;小学教师教材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欧阳文;大学课程的建构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晓军;校本课程价值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2 刘迎春;教育习俗视野下对课程改革的反思[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3 郭丽;城市回族社区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彭凤琴;对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叙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吕杰昕;课程场域中的权力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曼;世纪之交的中日地理课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小鸥;中美中学科学课程中科学史教育的比较及其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余妍霞;义务教育阶段课堂知识分配的公平性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荟;对一位中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唐小华;课程之于主体的生成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侠;课程研究引论[J];课程.教材.教法;1981年03期
2 环惜吾;英国教育家劳顿论教育理论的性质[J];比较教育研究;1982年02期
3 卫纯;课程论方面的一本科普读物[J];比较教育研究;1983年04期
4 玛吉·英 ,黄明皖;认知和道德发展的理论[J];课程.教材.教法;1983年02期
5 万大林;泰国课程研究中心介绍[J];课程.教材.教法;1983年06期
6 张伟;开展协作课程研究,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农业工程基础学科[J];高等农业教育;1984年02期
7 万大林;泰国课程研究中心介绍(续)[J];课程.教材.教法;1984年01期
8 托马斯·阿·龙勃格 ,卫纯;美国课程问题的讨论对研究教和学的意义(下)[J];课程.教材.教法;1984年05期
9 埃利尔特.W.艾斯纳,埃利泽布斯.瓦伦思,廖哲勋;五种课程概念——它们的思想根源及其课程设计的思想(上)[J];课程.教材.教法;1985年03期
10 ;国内动态[J];课程.教材.教法;198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云;;论地理新课程与教师观念的更新[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黄志凌;;空亭——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研究[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3 姜美芬;;立足亲子课程研究 构筑亲子教育平台——智慧学理论在婴幼儿教育中的应用[A];全国第二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C];2004年
4 姜美芬;;“0-3岁婴幼儿智力智慧培育的课程”模式探寻[A];全国第二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C];2004年
5 栗丽;张玉超;;美日体育专业课程发展特征及对我国改革的启示[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6 苏明光;;千锤百炼打造一门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文课程——中小学影视文化课程研究与发展报告[A];横店·全国中小学生影视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周珂;周艳丽;;国外体育旅游管理学士学位课程研究——以澳大利亚Southern Cross大学为例[A];第4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琚艳丽;;谈学生参与地理教学案例开发及其研究[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9 齐卫平;;陈云与延安时期党的建设[A];闪烁真理光辉的思想宝藏——上海市党校系统纪念陈云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程萍;李广洲;;后现代课程观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后现代观念[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杨骞;校本课程开发应注意的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唐青林;校本课程: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首都师范大学 郑莉;音乐教育发展异同谈[N];音乐周报;2000年
4 杨明全;多元课程意义的追寻与重建[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李志成 邹施凯;江苏省东台中学 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创造[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马慧/编译;美国高等教育的课程和教学研究趋势[N];科学时报;2001年
7 驻京记者 何连弟;教改日新月异 教研步履蹒跚[N];文汇报;2001年
8 姜义华;警惕博士学位贬值[N];文汇报;2001年
9 曹意强;我所认识的伯林[N];中华读书报;2001年
10 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校长 陈汉刚;新课题 新理念 新举措[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华;经验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邬烈炎;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3 杨晓萍;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汪霞;课程研究:从现代到后现代[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杨颉;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董玉琦;信息教育课程设计原理:要因与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海燕;地域文化与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牧华;课程研究的生态主义向度[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黄清;论质的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坚;泰国法政大学汉语专业汉语课程设置评介[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2 肖怀宝;高等师范院校物理系课程改革方向[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牧华;生态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焦炜;课程行动研究探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谢登斌;美国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王安全;试论宁南山区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7 罗欢;建构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乔梁;关于智能障碍教育的课程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孙琴干;幼儿园为主体的课程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思考——个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郭晓静;教师反思内容的应然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8059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805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