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交流探析

发布时间:2017-09-11 06:49

  本文关键词: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交流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有效课堂交流 形式化 建构


【摘要】:文章分析了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交流的涵义、结构以及基本特征,反观了当前课堂交流中的几种形式化的倾向:提问"虚化"、反馈"单向化"、教师作用"弱化"、形式与内容错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课堂交流的建构策略。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有效课堂交流 形式化 建构
【分类号】:G424.21
【正文快照】: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许多地区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十分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课堂交流,突出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课堂上呈现出情境创设多样化、合作交流争鸣化、探究活动经常化、教学评价呵护化等令人欣喜的景象。但也出现了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龙宝新,陈晓端;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2 佐藤学;钟启泉;;课堂改革:学校改革的中心课题[J];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11期

3 张希希,徐继存;论有效课堂交往及其意义[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蓓蕾;语文教师语言的外在美及其培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阮成武;走向共生: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关系的重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王春玲;;农村初中校外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梁占歌;张振华;;建构主义思想对体育教育的启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方体跃;;浅谈教师的职业倦怠[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傅银鹰;论制约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质量的内部因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7 陈治强;李艳军;贾西栋;;安康市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现状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张尚兵,张尚武;个性化教育特征与实施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陈澜;傅强;;现代远程教育课堂文化构建探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王汝田;论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艳平;;试论有效性教学[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张朝珍;;论教师教学决策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王天一;;马卡连柯与苏霍姆林斯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刘春花;;教师文化:教师专业成长之应有视角[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黄红艳;;浅论教师的自主性专业化发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6 蔡彬;;基于师范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7 王向华;郑培秀;谢德仁;程振红;向玉贞;臧琰琰;杨丽丽;郑倩;;山东省师范院校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下)[C];2009年

8 陈冰;;把模拟市场引进教室,把模拟企业交给同学[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曾晓东;;“择校”行为与义务教育公共利益空间的“重构”[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秀英;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姜月;遮蔽与解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朱益明;教师培训的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范树成;德育过程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邹玉玲;主体性体育及其课程观探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唐丽芳;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家军;学校教育的隐性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岳欣云;教师研究的反思与再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曲盛男;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探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马秀敏;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贾盈楠;小学男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褚旭;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任利娟;一位市级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星;城市初中初任教师实践性知识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莉;教师职业自我意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何淼;思想政治新课程与思想政治教师的继续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高学明;预备数学教师与在职数学教师关于概率学科知识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璐;再议有效教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志刚;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 刘潇潇,郭晶梅;论地方高校法科学生素质结构的建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3 王双;灵魂的四重奏──司马迁心路历程初探[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章越松;;论建构优化的医学院校人口教育模式[J];西北医学教育;2002年03期

5 高岩鹰;反思性教学:外语教师的主动建构[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孙峰;道德教育的走向:建构与创新[J];唐都学刊;2003年02期

7 张荣健;利益平衡与经济法体系的建构[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8 刘培军;;论当代大学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其建构[J];教学研究;2007年02期

9 王翠红;;浅议当代教师知识结构的形成[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10 潘祥佐;;人的本质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维”建构[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庆生;李凡长;徐金辉;;Fuzzy数学在知识量化形式化推理中的几点应用[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2 蒋笃君;;浅析中国特色公民社会的建构[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何晶;;中国大众传媒对本土中产阶层的话语建构现象初探[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斌;;论图书馆品牌文化的构建[A];广西图书馆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27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5 廖海宏;;集合式网络词典中词条的文化信息建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胡翼青;;论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对传播学学科建构的历史贡献[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潘建红;;我国当代创新文化的反思与建构[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8 王宏斌;;中国的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建构[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建军;周继鹏;葛玮;;基于逻辑模型的DB模式向关系模式的形式化转换方法[A];第十一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10 苏运霖;;并行编译中的区域调度问题[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克斯(不自由撰稿人);“建构”科学新形象[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2 武毅英;如何建构质量保证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尹鸿;现代军人形象的建构[N];人民日报;2002年

4 刘武俊;预防职务犯罪机制的建构[N];检察日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晏向华;十年磨一剑:建构法的价值论[N];检察日报;2000年

6 ;山西要全面发展必须建构优势产业群[N];发展导报;2002年

7 ;建构哲学当代形态的探索[N];光明日报;2002年

8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范愉;现代司法理念的建构[N];检察日报;2001年

9 肖云儒;文学与现代人格的建构[N];人民日报;2001年

10 本报评论员 张刃;年终考评形式化虚假化歪风当刹[N];工人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勇;论中国现代文学史诗意识的建构[D];武汉大学;2005年

2 于江涛;多智能体模型、学习和协作研究与应用[D];浙江大学;2003年

3 徐善宝;建构共同利益:中国—东盟关系研究的新视角[D];暨南大学;2007年

4 王英伟;社会工程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D];吉林大学;2009年

5 杨桃莲;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建构[D];复旦大学;2009年

6 刘茜;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与发展[D];西南大学;2007年

7 秦海霞;关系网络的建构:私营企业主的行动逻辑[D];上海大学;2005年

8 曹绪飞;社区制基本问题再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周俊玲;建筑明器美学论[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10 张定强;初中数学教科书建构与评价中的若干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洪莉;我国信用体系的建构与政府职能[D];吉林大学;2005年

2 李颖;课堂交往中的学生人格发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3 庞瑞红;民办中学学生管理制度构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刚;我国行刑体系中社区矫正的理性建构[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5 邹涛;历史学习策略的建构与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6 周瑾茹;空间建构理论方法在我国建筑教学中的探索实践[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7 罗文伟;我国普通高校成人学习指导体系建设的反思与探索[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8 孙垂青;新课程理念下课堂建构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杨晋;论转型时期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杨经葵;论中等职业学校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D];厦门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292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8292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f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