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大学生从众心理的负效应分析及引导

发布时间:2017-09-12 04:31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从众心理的负效应分析及引导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从众心理 负效应 引导


【摘要】:从众是由于人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从众心理负效应的表现、弊端、成因,提出了引导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对策。
【作者单位】: 四川理工学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大学生 从众心理 负效应 引导
【分类号】:G645.5;G444
【正文快照】: 从众,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是由于人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从众心理在目前的大学校园中非常普遍。一、大学生从众心理负效应的表现(一)学习从众。大学新生入校时随机安排的班级之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贵生;温义媛;;大学生求职择业中从众心理的调查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2 吴亮;当今大学生从众心理成因及其对策[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庆富,杨维琴;我国体育社会心理学学科研究及其发展态势[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张向葵,丛晓波;社会文化因素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3期

3 丛晓波;心理学的社会性回归[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杨韧;论侦查权独立[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李颖;关于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社会化影响的调查研究——对绍兴文理学院1080名学生“同辈群体”影响的调查[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程昆,潘朝顺;行为金融学发展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曾宪达,毛园芳;高职院校学生从众心理分析及引导[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04期

8 孙丽华;;青少年同辈群体的社会学分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张向葵;丛晓波;;自尊的本质探寻与教育关怀[J];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10 陈昭;;城市新乞讨现象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融;证券市场中的羊群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江晓东;非理性与有限理性:中国股市投资者行为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3 罗亚;制造快乐:走向娱乐的新闻技巧[D];复旦大学;2005年

4 陈秋珠;赛博空间的人际交往[D];吉林大学;2006年

5 赵耸婷;俄罗斯家庭关系心理学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应松宝;我国大学生就业过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7 陈立基;当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观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8 石友梅;符号空间复杂信任心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郑飞;北约核分享制度:变迁与管理(1954-1966)[D];复旦大学;2007年

10 侯阿冰;少数民族价值观的结构、特征及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曼茹;中学班主任胜任力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2 李丹;“SARS”危机中的谣言与恐慌[D];四川大学;2004年

3 刘琳;大学生使用BBS的心理因素初探:质与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钊;大学生在信息矛盾情况下的问题解决策略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格根图雅;蒙古族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U,

本文编号:8351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8351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4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